“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卻死了。”這首詩語句通俗,意味深長,富有哲理。自古以來,到世間走一趟的人不計其數,絕大多數隻是匆匆過客,揮手一別,不帶走一片雲彩。可是,也有那麼一些人,他們的肉體生命注定要死去,而另一種生命卻長久地活著。我的老祖宗關羽,就屬於“死了還活著”的那種人。
據史書記載,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人。東漢末年,他流亡到涿郡,適逢劉備起事,他和張飛一起投奔。劉關張三人結拜兄弟,情同手足。關羽有勇力,重義氣。他曾被曹操所擒,受到曹操特殊禮遇,任憑曹操怎麼籠絡,他始終“身在曹營心在漢”,一直牽掛著劉備。為了報答曹操的盛情,他於萬眾之中取顏良首級,曹操封他為漢壽亭侯。後來知道劉備的下落,他千裏迢迢去相會;為劉備節鉞攻曹,水淹七軍,聲威大震……說實話,與曆史上的著名人物相比,關公生前建立的功勳並不太大,犯過的錯誤倒不小,他不僅沒貫徹好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而且大意丟失了荊州這個戰略要地。盡管如此,關公死後不僅活著,而且地位越來越高,名聲越來越大,甚至於幻化為神靈,受到民間的廣泛崇拜和朝廷的高度尊敬。老百姓視他為萬能之神,對他頂禮膜拜,祈求平平安安財源廣進;朝廷推舉他為忠義之神,希望文武百官向他學習,一心效忠皇帝和朝廷。
也許是遺傳的原因,我的相貌與祖上關公很相似,正如《水滸傳》裏描寫的那樣:堂堂八尺五寸身軀,細細三綹髭須,兩眉入鬢,鳳眼朝天,麵如重棗,唇若塗朱。由於相貌相似,我有意模仿關公,使一口青龍偃月刀,被人稱為大刀關勝。受家庭環境影響,我一直把關公當做偶像,希望像他那樣成為一代名將。為此,我認真研讀兵書,刻苦練習武藝。然而,在平凡的年代要成為一代名將很不容易。從十八歲開始參軍,一直奮鬥到三十歲,我才當上浦東郡巡檢。在同行看來還算進步較快,好歹混出了一點名堂,其實,巡檢隻是負責一郡的治安,相當於現在地級市的公安局長(縣團級)。按照正常晉升程序,一個縣團級的軍官要混到一二品將軍,還需要漫長的時間。再說,那時候官場比較混亂,職務提拔主要憑錢財和關係說話。隨著年齡增長,我漸漸淡化自己的夢想,估計有生之年難以成為一代名將。在浦東當巡檢,時光不知不覺地流逝,一轉眼就過去了兩年。我已經三十二歲了。三十二歲,對於現代人來說,還意味著青春年少;對於我們那年代的人來說,卻不是青春的年齡。亞曆山大活到三十二歲,幾乎走到生命的盡頭,也幾乎征服了全世界;據說愷撒活到三十二歲時,遙想亞曆山大英年早逝卻成就一番大業,反思自己還一事無成,忍不住流下羞愧的眼淚。我活到這年齡,還是一個小巡檢,空懷一身武藝和韜略,深感愧疚。
正當我感覺有力無處使的時候,上司醜郡馬宣讚向朝廷推薦了我,讓我領兵攻打梁山泊。出征之前,當朝宰相蔡太師親自接見我,並且特事特辦,破格提拔我為將軍。樞密院從山東、河北等地調撥精銳軍隊一萬五千人,任命我為領兵指揮使,郝思文為先鋒,宣讚為後衛。這樣我與宣讚依舊是上下級關係,所不同的是原來他是我的上司,現在我是他的上司。我很珍惜這次機會,希望一舉拿下梁山泊,既為朝廷立下大功,也為梁中書出一口惡氣,那樣我可以得到蔡太師的賞識,前途將會一片光明。也許由於立功心切,我對這次出征準備不充分,而且過於輕敵,以致出師未捷便做了俘虜。第一次交鋒,我奮力迎戰林衝、秦明兩員猛將,著實領教到他倆武藝的高強,若不是宋江過早鳴金收兵,我肯定會敗下陣來。當天夜晚,呼延灼跑到我的軍營,向我表露重新歸順朝廷之心,這使我分外高興。沒想到,呼延灼有意賺我,讓我中計被擒。原指望,這次出征旗開得勝,一戰成名,結果卻如此糟糕,我感到非常慚愧,無臉麵對朝廷。說實話,當時如果有一條地縫,我真想鑽進去一死了之。不過,宋江的確義氣深重,他不僅待我以禮,而且動之以情。在無法向朝廷交差的情況下,我隻好在梁山泊入夥,跟隨宋江替天行道了。
此前,我對梁山泊沒有什麼好感,總覺得草寇出沒的山寨是藏汙納垢之地:真正的良民百姓大多安分守己,一般不會聚眾鬧事;隻有那些烏合之眾,才喜歡湊合一起,幹些打家劫舍、奸汙婦女的勾當。走進梁山泊,我才發現這是藏龍臥虎的地方,那些頭領並不是缺乏教養的草莽英雄,他們當中有不少來自官府的精英:像品格高尚武藝高強的林衝,俠肝義膽見義勇為的魯智深,出身將門武功超群的呼延灼、楊誌,剛正不阿智勇雙全的裴宣,還有出身貴胄且仗義疏財的柴進……他們都是人中豪傑。初來乍到,宋大哥便將我推上第五把交椅,排在五虎上將的首位。這讓我受寵若驚。我知道,論武藝我並不一定能排在五虎將之首,論官位我也不見得比別人高多少,隻是當了兩年縣團級巡檢,征梁山前才被破格提拔為將軍,所有這些算不上驕傲的資本。今後要在梁山泊站穩腳跟,我得展示自己的本領,否則別人會小看大刀關勝。首次代表梁山泊出征,我格外小心謹慎,與宣讚、郝思文引領五千兵馬,迎戰單廷、魏定國率領的朝廷大軍。單魏兩員大將,一個號稱聖水將軍,一個號稱神火將軍。開始交鋒,他們活捉了我的副將宣讚和郝思文;後來我親自出馬,沒費多大力氣便降服水火二將,使他們歸順梁山泊。這次取勝,既提高了我的聲望,也增強了我的自信。從此以後,我經常帶兵衝鋒陷陣,取得了驕人的戰績,沒有辜負宋大哥的厚愛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