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身喜愛說風情〕——王婆自敘(1 / 2)

我本姓張,做閨女時也有一個好名字——彩屏。即使時隔千年,彩屏這名字在當前也很時尚。像電視機、手機什麼的,人們都喜歡彩屏的,時髦的生活離不開彩屏。可惜,自從嫁到縣城王家以後,就很少有人管我叫彩屏這名字,開始叫你王家媳婦,隨後叫你王家媽媽、王家嬸嬸,等到人老珠黃了,都管你叫王家婆婆。再到寫書人筆下,幹脆管你叫王婆。

有一句俗話叫做:“王婆賣瓜,自賣自誇。”聽到這俗話,很多人誤以為我是專門賣瓜的,其實我的主業是開茶坊,拿現在身份看,算是經營茶吧的老板娘。現在到處流行這吧那吧,喝酒的地方叫酒吧,上網的地方叫網吧,喝茶的地方叫茶吧。茶坊與茶吧隻有一字之差,但是生意卻相差很大。瞧,現在的茶吧生意多紅火,成天有男男女女出入,在裏麵喝喝茶,聊聊天,唱唱歌,玩得多開心。再看我那茶坊,生意實在清淡,正如我跟西門慶所說:“我家賣茶,叫做鬼打更。三年前六月初三下雪的那一日,賣了一個泡茶,直到如今不發市,專一靠些雜趁養口。”為了在大官人麵前叫窮,這話說得過於誇張,不過賣茶不足以養家糊口卻是事實。小小的茶坊,成天總有衙役上門索要亂七八糟的捐稅,你除了賠笑臉迎送,還得提供免費的好茶,另外碰到落第書生和叫花子,也得施茶給他們解渴。生計總是要維持的,主業不發,隻好搞雜趁補貼。比如說,瓜果上市的時候,我就弄些瓜果賣。要想瓜好賣,就得使勁吆喝,誇瓜怎麼好,香甜、爽口、解渴、防暑,真是好極了。於是,有人笑我自賣自誇。

不是我王婆自誇,其實我的強項並不是賣瓜。老身的特長很多,為頭是做媒,又會做牙婆,也會抱腰,也會收小的,也會說風情,也會做馬泊六。說實話,對於男女之間的事情,我研究得很透,可惜老身不善於寫作,要不寫出一部《愛情寶典》,拿到市麵上賣,準能賺不少錢。因為我有這方麵特長,來茶坊的客人,多半不是為了品茶,而是指望我牽線搭橋,成就一段姻緣。上天有好生之德,老身愛成人之美。當然,成人之美也能得到回報,這也是我創收的主要渠道。有的男人出手大方,事成了幾兩銀子相送,有的男人很吝嗇,開頭答應給你幾貫錢,事後隻兌現幾文錢。

從時尚角度看,說風情也是一門藝術,呆頭呆腦死眉耷眼的吃不了這碗飯。說風情,最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察言觀色知心事,能說會道煽風情。你看西門慶那廝(當麵我管他叫大官人,背後管他叫那廝),別看他衣冠楚楚派頭很足,瞅他在茶坊門口來往踅動幾趟,我就估摸他動了歪心思。這不,他一進咱茶坊,就摸出一兩銀子做茶錢。我的媽喲,一碗寬煎葉兒茶,哪能值一兩銀子,莫非他有事求助於我。果然,西門這廝說出真情,原來他看上了我隔壁那個人。隔壁那個人,別說西門慶那廝看見動心,就連老身我也看得順眼。真是莫名其妙,那麼漂亮的人兒怎麼嫁那樣的男人,身材矮矮的,相貌怪怪的,成天挑著炊餅沿街叫賣,沒有一點兒男人的魅力。西門慶這廝可瀟灑喲,這些年販賣藥材發了大財,遇上當朝宰相蔡京做壽,送去四對祝壽銀人,兩個金壽字壺,兩副玉桃環和一件真絲蟒衣,蔡大人一高興,便封他一個山東提刑所副千戶。盡管沒到提刑所任實職,但他仍然是朝廷命官,五品官服穿起來十分威風,就連縣太爺見了也會點頭哈腰,甚至管他叫幹爹。不過,他再怎麼威風,還得管我叫幹媽:這廝不但賊有錢,而且賊好色。為了尋花問柳,時不時向我求助,讓我從中穿針引線,幫他成全好事。好事倒也成了不少,可是饞貓總不知足,聞不得一點兒魚腥兒。那天他從武大郎的屋簷邊經過,卻遇上潘金蓮晾衣服拿叉竿失手,不偏不倚正好打到他頭巾上。西門慶正要發作,抬眼看見那妖嬈的婦人,氣也消了臉上也泛出燦爛的微笑了。看到這一幕,我似乎有一種預感,日後會有好事發生。

說也奇怪,像西門這樣有錢的大官人,到茶坊裏喝茶,總不愛付現錢,賬一賒就是好長時間,等老身再三催促,他才不太情願地結了賬。這一回,他倒慷慨大方,隻要我為他說成好事,便答應給我銀子十兩,與此同時,他還給了我五兩碎銀,作為按計策行動的活動經費。我的天喲,十兩銀子。這可是不少的錢財。我仔細盤算,茶坊一年的營業額總共不過十多兩銀子,賣出上萬碗好茶,才能純賺十兩銀子;五兩碎銀,花二兩搞活動就夠了,節餘的還有三兩,這筆交易做成了,老身可以淨得十三兩。衝著這麼多銀子,老身豁出去了。有道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別說我這開茶坊的窮婆子見財心動,就是當朝一品宰相也愛錢財,不過宰相大人手裏有權,得了誰的金銀財寶就給誰官當,老身我隻有三寸不爛之舌,得了人家的好處,就幫人家說說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