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境的性質
環境按其性質,可分為順境和逆境。所謂順境就是對人才成長有利的順利的環境;逆境就是對人才成長不利的惡劣的環境。順境以其本身的性質來說是一種外推力,逆境則是一種外阻力。如受到打擊、缺乏文化條件、生活艱苦等都是逆境。
一般說來,順境起推動作用,逆境起阻礙作用。但這不是絕對的,順境也可能起阻礙作用,逆境也可以起推動作用。環境不是機械地決定人才的成長,它要通過人的實踐活動才能起到影響作用,而人的實踐活動又可以改變環境。當然,人對環境的改變又是有限度的,這個限度就是在客觀規律發生作用的範圍內。
身處順境,要防止驕傲自滿、得意忘形。身處逆境,要堅定信心,用頑強的毅力衝破逆境。培根說得好:“幸運所生的德性是節製,厄運所生的德性是堅韌。”逆境對於培養人才的意誌品質、道德品質,鍛煉人的才能都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的。逆境能逼著人想辦法,能鍛煉人的才幹;逆境迫使人堅持到底,能磨煉人的意誌。
有一種觀點,認為逆境造就偉人。這有一定的道理。因為環境越艱苦,越需要人付出更多的實踐,因而也就造就出品性更高、才能更強的人才。列別捷夫說:“平靜的湖麵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選不出時代的偉人。”歌德也說:“傑出的人處境總比別人更糟。”這樣的例子也不勝枚舉。貝多芬耳聾,他扼住命運的咽喉頑強拚搏,奏出了氣勢恢宏的交響曲;巴爾紮克生活貧困、負債累累,他一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寫出了幾十部世界文學名著;奧斯特洛夫斯基經曆艱辛,最後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寫出了著名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當然,逆境造就偉人的論斷是有一定的前提條件的。如果某些逆境是不可克服的,它就障礙人才的成長。
二、環境的效應
環境對人才成長發揮一定的作用,產生一定的效應。這些效應有:
1.環境的比較效應。人際關係就是一種環境。人才總是生活在一定的人際關係之中,他在社會生活中通過與人的交往就會了解別人,然後與自己對比,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並進行調節。一個人如果很少與人交往,既不知彼,也不知己,就很難積極地、有針對性地去發展自己,而且往往產生驕傲自大或自卑自賤的心理。
2.環境的引導效應。引導效應是指環境裏的一些人(如父母、教師、領導等)對人才的一種主動的、有目的、有意識的教育、引導。沒有這種教育和引導,人才就不能有效地形成係統的思想品德,掌握係統的知識技能,擺脫各種困擾。
3.環境的滲透效應。滲透效應是指人和物所具有的信息對人才的一種無意識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流行的觀念、風俗習慣、人的言行、風光景色等。這種影響雖然不是很明顯的,但卻是客觀存在的。
4.環境的推阻效應。推阻效應是指環境中的人對人才的推動和阻礙作用。比如別人的嫉妒、領導的不支持、別人的不配合等都是阻礙作用。又如別人的鼓勵、別人在物質上的幫助、領導的提拔、編輯的支持,這些都是推動作用。
5.環境的工具效應。工具效應是指環境中物的因素是人才進行學習和生產的必要的物質條件。這些物質條件是學習和生產的必備工具,缺乏這些工具,人才就很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