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真實的塞外笛聲(1 / 1)

記得那一年的春天,沙果花悄悄掛滿了枝頭,一簇簇的白色花朵嘻鬧著,像孩子又像少女的臉,讓我聞到那一樹樹清新而生動的香。就在那年春天,我參加了《春風》函授青年文學講習所,就在那年春天,我開始學詩。

有人說,詩人都是天生的,沉寂於世,滿懷著詩情,不知道哪天就會被叩響心扉,不經意的散落出串串詩句。我一直相信是這樣,或者,我相信對於我是這樣。我是個單純而正直、不喜歡花言巧語的人,這可能與出生在聖賢之地的山東、受聖人傳統文化的熏染有關係,一個人的時候喜歡回憶思考遇到和做過的的事情,於是,在我內心充盈著種種的情感和感悟並巨不得不表達的時候,我選擇了詩歌。詩歌於我,是一種表達方式,那些或者憂傷或者美麗或者感動的瞬間,那些無法複製的時光,都一去不返,留下來的,隻是一些淡淡的記憶和長長短短的詩句。

我從來不認為,一首好的詩歌是“寫”出來的。一首好詩應該是一觸即發,一蹴而就的,它是發自內心的,自然、真實、質樸;它不華麗,它簡單、潔淨、不矯情也不造作;它安靜、低調、娓娓道來,絕不拖泥帶水;它仿佛深夜的海,平靜的表麵隱藏著變幻無窮的風景;它用最少的文字,讓人心疼。

我不習慣被人叫做詩人,對於寫作這件事,我並不執著。工作的忙忙碌碌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感覺自己並不懂詩歌,我隻是看到一般人看到的,卻感受到一般人感受不到的。我喜歡看書、旅遊,看拳擊、聽音樂,喜歡自然而然。詩歌與我,就像樹和葉子,也許會在枝頭相伴,也許會在風中飄散,它牽絆著我,我牽掛著他,一年一年,春去秋來,仿佛是一個寂寞人前世的宿命,每一句詩都是他的微笑和淚水,不頹唐也不突兀,不矯情也不造作,安靜而從容地走過四季,走過流年。

這條路也許並不好走。很多時候,我會一個人走在路上,慢慢感受,慢慢體會。回頭看看,已經走了那麼遠,不在意有沒有人同行,也不在意別人不解的目光。一個詩人,應該滿懷著對生活的熱愛、感激與悲憫;一個詩人,應該永遠行走在大地之上。我深信,一個腳上沒有沾滿泥土和落葉的人,永遠發現不了大地深處的秘密,一如一個不懂得生活的人,永遠不會了解詩歌的真諦。我深深愛著腳下的土地,我願意走在堅實的路上,哪怕雙腳越來越沉重。

昂首做人,俯首做事,低頭作詩,一個追逐詩歌、追逐世間美好的人走在寂靜的路上,這就是我——一個真實的塞外笛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