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作家說過:“取”是一種本事,“舍”是一門哲學。沒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沒有領悟的人,舍不得。這話在經曆人生的錘練和打磨之後,方領悟其中的真諦。
人生在世,漂泊於功利與心靈的坦然之間,如同隨風流浪的雲朵,任憑推操於山峰與河穀之間。直到倦然之時,方意識到自己化作無數雨滴,殞身於曠野之中。於是,可憐的人們總在魚肉與熊掌之間徘徊。卻不知二者不可得兼;於是,那最珍貴的心便隻屬於善於取舍的軀殼。
很多時候,人們都向往去取得,然而,徒然去“取”便會“得”嗎?天真的孩子無法采摘盼望已久的繁星,年老的後羿又怎能找回自己失去的婢娟?而在生命的背囊中卻又有無數必須舍棄的珍寶,哪怕,那是痛苦的割舍。有時自己靜坐的思考,為什麼有些人總能順順利利,能取能得,那是因為他們深諳何謂舍得!故而,有的舍棄了身體生命,有的付出了腦筋汗血,還有的舍出了金錢甚至人格!如果他們能把這個取舍的哲學用到工作事業上,這個世界該是怎樣的陽光燦爛呀!
蚌舍棄安逸,才擁有了孕育珍珠的權利;種子放棄花朵,才擁有了孕育春天的資格。無數仁人誌士舍生取義,才有了巍巍中華。取與舍在自然的蕩滌中,展現並昭示了人的素質和人生的品格。數千年的白駒過隙,無數次的金烏西墜,消磨掉了曆史的棱角,打磨出人類文明不朽的生命之碑!
想想這些,自己便釋然了,思路也開闊了。取,便是一杯清澈的水,隻那一杯,便無需再希冀天上的銀河。舍,就是一抖那背上的重負,隻那一抖,便使你我得以仰望浩瀚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