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漿為棕櫚科植物椰子的漿液。別名椰汁、椰酒、椰中酒。主產於台灣、海南、廣東、雲南等地。全年可采。

【成分】含葡萄糖、蔗糖、果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C、鈣、磷、鐵、鉀、鈉、鎂等。

【應用思路】

1.本品具有生津、利尿之功效,適用於熱病口幹、中暑、發熱煩渴或消渴症、水腫等。

2.本品具有殺蟲之功效,適用於薑片蟲病、絛蟲病等。

此外,還可用於大出血、嘔吐、大瀉後之脫水、軟弱無力等症。

【用量用法】適量,飲用。

【注意事項】多食動氣,故不宜多食。

【配方參考】

1.熱病口幹、中暑、發熱煩渴、消渴症:椰子1個,破殼取汁飲用,每日2次。

2.水腫:椰子1個,破殼取汁,每日3次。

3.薑片蟲病、絛蟲病:椰子1個,去外皮,破開硬殼後吃肉喝汁,每日早晨空腹一次服完,連服3天。

4.大出血、嘔吐、大瀉後之脫水,軟弱無力:椰子汁1杯,白糖30g,食鹽少許,拌勻後服用,每日3次,3天後每日1次。

無花果為桑科植物無花果的幹燥花托。別名映日果、天生子、蜜果、優曇缽、文仙果、奶漿果、品仙果、隱花果等。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秋季采收,采下後反複曬幹。本品易黴蛀,須貯藏幹燥處或石灰缸內。

【成分與藥理作用】含葡萄糖、果糖、蔗糖、檸檬酸和少量延胡索酸、琥珀酸、丙二酸、吡咯烷羧酸、草酸、蘋果酸、奎寧酸、莽草酸及植物生長激素等。幹果及未成熟果實的乳汁都含抗癌成分。從未成熟果實中所得的乳汁能抑製大鼠移植性肉瘤、小鼠自發性乳癌,致使腫瘤壞死;又能延緩移植性腺癌、骨髓性白血病、淋巴肉瘤的發展,使其退化。

【應用思路】

1.本品具有健胃清腸之功效,可用於消化不良、不思飲食、久瀉不止等症。

2.本品具有消腫解毒之功效,可用於痔瘡腫痛、咽喉刺痛等症。

此外,還可用於便秘、脫肛、疝氣、哮喘、贅疣、腳癬、高血壓等症。

【用量用法】適量。生食或煎湯服。亦可外用。

【配方參考】

1.消化不良、不思飲食:鮮無花果1~2枚,生食,每日2次。

2.久瀉不止:幹無花果30g(炒香),薑炭10g,水煎服,每日3次。

3.痔疾腫痛、出血:無花果1~2枚,水煎或空腹生食,每日2次。

4.老年性便秘:鮮無花果1~2枚,每晚睡前生食。

5.脫肛:幹無花果10枚,豬大腸1段,水煎,食豬腸、無花果,飲湯,每日1~2次。

6.疝氣:幹無花果2枚,小茴香10g,水煎服,1日2~3次。

7.哮喘:鮮無花果搗爛取汁,每次75ml,開水衝服,每日1次。

8.肺熱聲嘶:無花果25g,水煎,加冰糖少許,調服。

9.產後缺乳:鮮無花果1~3枚或幹品30g,瘦豬肉60g,紅棗2枚,加水適量,煮爛食用,每日1~2次。

10.病後虛弱、肺結核及肝炎的輔助治療:無花果幹品1000g,加水煮爛,文火熬成膏狀,加白糖750g,繼續加熱溶化,拌勻。每次10ml,1日2次。

11.胃、十二指腸壺腹部潰瘍:無花果適量,焙幹研末,每次服5g,日服3次。

12.高血壓:無花果2~5枚,每日2~3次生食。

甘蔗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莖稈。別名薯蔗、幹蔗、竿蔗、接腸草、糖梗。主產於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台灣、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等地。秋後采收,砍取地上部分,削去上部梢葉捆紮,置陰暗不通風處,保持水分。

【成分】含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鈣、磷、鐵等。蔗汁中含多種氨基酸(天門冬素、天門冬氨酸、穀氨酸、絲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纈氨酸、酪氨酸、胱氨酸、苯丙氨酸、γ—氨基酸等)和有機酸(甲基延胡索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烏頭酸、甘醇酸、蘋果酸、檸檬酸、草酸等)。莖中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C等。

【應用思路】

1.本品具有清熱生津之功效,常用於熱病傷津、心煩口渴等症。

2.本品具有下氣、潤燥之功效,常用於反胃嘔吐、肺燥咳嗽、大便燥結等症。

此外,還可用於膀胱濕熱、小便短赤作痛等症,亦可解酒毒。

【用量用法】適量。水煎或取汁飲用。

【注意事項】

1.凡甘蔗剖麵發黃、味酸,並有黴味、酒糟味和生蟲變壞者,均不可食用。

2.脾胃虛寒者慎用。

【配方參考】

1.暑熱煩渴:鮮甘蔗適量,每日生食1~10次。

2.熱病津傷、口幹咽燥、餘熱不退:甘蔗汁1~2杯,一次喝完,每日3次。

3.妊娠嘔吐:甘蔗汁15ml,生薑汁5滴,1日數次,略溫服。

4.虛熱咳嗽、口幹涕唾:甘蔗汁1500ml,青粱米200g,煮粥,1日2次。

5.大便燥結:青皮甘蔗汁、蜂蜜各50ml,混勻,每日早晚各服1次,空腹服用。

6.尿路感染:甘蔗500g,鮮車前草30g,水煎代茶飲,多飲有效。

荸薺為莎草科植物荸薺的球莖。別名水芋、烏芋、烏茨、茨、黑山棱、地栗、鐵葧臍、馬蹄、紅慈姑、馬薯。主產於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等地。全國溫暖地區多有栽培。10—12月挖取,洗淨,風幹或鮮用。

【成分與藥理作用】含一種不耐熱的抗菌成分——荸薺英,以及澱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C等。荸薺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及產氣杆菌均有抑製作用,不耐熱,不溶於有機溶媒,不被動物炭吸附。用瓦伯儀測得,它能抑製大腸杆菌的呼吸達80%(10小時後)。

【應用思路】

1.本品具有清熱化痰之功,可用於溫病消渴、黃疸、熱淋、咽喉疼痛等症。

2.本品具有降壓、生津、利尿之功效,可用於高血壓、熱病傷津煩渴、小便短赤等症。

此外,還可用於麻疹不透、痔瘡出血、尋常疣等病症。

【用量用法】適量。煎湯、搗汁、浸酒服,或煆存性研末。亦可外用。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及血虛者慎服。

【配方參考】

1.肺熱咳嗽,痰濃難咳:荸薺汁50ml,川貝1.5g(研粉),拌勻服,每日2~3次。

2.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荸薺60~90g,去皮,慢慢嚼食,1日2~3次。

3.百日咳:荸薺適量,洗淨去皮,沸水燙一下食用,每日早晚各250g,7天為1個療程;或荸薺500g洗淨搗碎擠汁,與蜂蜜500g混合,加少量水煮沸,每次20ml,1日2次,溫開水送服。

4.小兒口瘡:荸薺適量,燒存性研末,塗患處,並取荸薺炭5g,水煎服。

5.腸熱便秘、小兒暑熱:荸薺10隻(去皮切片),鮮蕹菜200~250g,加水適量煎湯,每日分2~3次食用。

6.急慢性咽喉炎:鮮荸薺洗淨去皮切碎,用潔淨紗布絞汁,不定量飲用。或用鮮荸薺汁適量,酌加冰糖,調勻,1日數次飲用。

7.預防流行性腦膜炎:鮮荸薺250g(洗淨去皮),生石膏30g,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吃荸薺飲湯,1日分數次食完。

8.高血壓:荸薺10個,玉米須、海帶各25g,煮湯,1日2次;或荸薺、海蜇皮(洗去鹽分)各30~60g,煮湯,1日2次。

9.熱病傷津煩渴:生荸薺搗爛,榨汁喝,每次150ml,1日3次;或生荸薺250g,甘蔗適量,水煎代茶飲。

10.小便短赤、排尿澀痛:荸薺(洗淨,不去皮)250g,白茅根30g,共搗爛,加冷開水250g,拌勻,用潔淨紗布絞汁,一次喝完,每日2次。

11.濕熱黃疸:車前草、田基黃各15g,水煎,煎液加生荸薺汁100ml服,1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