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本品為豬科動物豬的肉。別名豕、豨、豚等。

【成分與藥理作用】含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煙酸。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

【應用思路】

1.豬肉有滋陰之效,適用於熱病傷津、津枯血奪、以及液幹難產、消渴羸瘦、夏月中暑等。

2.豬肉有潤燥之功,適用於幹嗽燥咳,大便秘結。

【用量用法】適量煎煮。

【注意事項】肥肉能助濕生痰,故濕熱痰滯內蘊者慎服。

【配方參考】

1.疫症邪火已衰,津不能回:鮮豬肉適量,切大塊,急火煮清湯,撇淨浮油,恣意涼飲。

2.液幹難產,津枯血奪,火灼燥渴,幹嗽便秘:豬肉煮湯,去浮油飲。

3.小兒火丹:豬肉切片貼之。

4.夏月中暑:豬肉與粳米煮汁飲之。

5.上氣咳嗽煩滿:用豬肉切作錘子,豬脂煎熟食之。

6.浮腫脹滿不食:用豬脊肉1對,切,生以蒜薤食之。

7.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昏眼花,腰酸等症:枸杞子15g,瘦豬肉適量,共煮湯食用。

8.陰虛肺燥之幹咳、少痰、咽幹口燥:瘦豬肉適量,北沙參15g,百合12g,南杏仁9g,共水煮,肉熟後去藥渣飲湯食肉。

9.體虛汗出:浮小麥30g,黑豆30g,與瘦肉共燉湯食用。

10.小兒瘡癤膿腫:瘦豬肉100~200g,生地50g,土茯苓100g,同煮湯服食。

11.痔瘡:瘦豬肉100g,槐花50g,煮湯服食。

12.潤燥化痰、和胃:精瘦豬肉500g切塊,板栗250g去皮,紅燒煮熟食用。

牛肉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肉。

【成分與藥理作用】牛肉的化學組成因牛的種類、性別、年齡、生長地區、飼養方法、營養狀況、體軀部位等而不同,其成分含率差距可以很大。大體上,每100g(食部)含蛋白質20.1g,脂肪10.2g;維生素B10.07mg,維生素B20.15mg,鈣7mg,磷170mg,鐵0.90mg。又含膽甾醇125mg。牛肉蛋白質所含必需氨基酸甚多,故其營養價值甚高。具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的作用。

【應用思路】

1.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可治虛損羸瘦,脾弱不運,腰膝酸軟。

2.主消渴、止唾涎、消水腫、止畹泄、除濕氣。

3.水牛肉能安胎補血。

4.可治腹中癖積。

【用量用法】內服:煮食、煎汁或入丸劑。

【注意事項】熱盛、濕熱證不宜食用。

【配方參考】

1.補諸虛百損:黃犍牛肉(去筋膜,切片,河水洗數遍,仍浸一夜,次日再洗3遍,水清為度,用無灰好酒同入壇內,重泥封固,桑柴文武火煮一晝夜,取出如黃沙為佳,焦黑無用,焙幹為末,聽用)、山藥(鹽炒過)、蓮子(去心,鹽炒過,並去鹽)、白茯苓、小茴香(炒)各200g,為末。每牛肉250g,入藥末500g,以紅棗蒸熟去皮,和搗丸,梧子大,每空心酒下50丸,日3次服。

2.治脾胃久冷,不思飲食:牛肉2500g,胡椒25g,蓽茇25g,陳皮10g,草果10g,縮砂10g,食薑10g。上件為細末,生薑汁500ml,蔥汁100ml,鹽200g,同肉拌勻,醃二日,取出,焙幹作脯,任意食之。

3.治腹中癖積:黃牛肉500g,恒山15g,同煮熟,食肉飲汁,癖必自消。

4.治中風偏廢,口眼斜,痰涎壅塞:古方“天霞膏”。具體製法:用嫩黃牛肉20kg,洗淨,水煮成肉糜,去渣取液,再熬成琥珀色收膏,寒月溫服,每次一小杯,逐漸可加量,久服有效。該方又適用於治療脾虛久瀉。

5.治體虛,乏力,腰酸腿軟:牛肉100g,切成薄片,與大米煮粥,加五香粉和鹽少許調味,溫熱食之。

6.治病後體虛:牛肉、麥仁(去皮後的小麥)適量,煮成粥食。

羊肉為牛科動物山羊或綿羊的肉。

【成分與藥理作用】因羊的種類、年齡、營養狀況、體軀部位等等而有差異。

以瘦肉為例,含水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物、灰分、鈣、磷、鐵等。此外,尚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膽甾醇等,具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的作用。

【應用思路】

1.益氣補虛:可用於治療虛勞羸瘦、五勞七傷、產後虛勞不足、腰膝酸軟等症。

2.溫中暖下止痛:治療產後虛冷腹痛、寒疝、中虛反胃、虛寒瘧疾、胃寒下痢。

【用量用法】內服:煮食或煎湯。

【注意事項】凡外感時邪或內有宿熱者忌服。

【配方參考】

1.益腎氣,強陽道:羊肉250g,去脂膜,切,作生,以蒜蘸食之,3日1次。

2.治五勞七傷虛冷:肥羊腿1隻,密蓋煮爛,食湯及肉。

3.治產後腹中療痛及腹中寒疝,虛勞不足:當歸150g,生薑250g,羊肉500g,水煎服,日3次。

4.治胃反,朝食夜吐,夜食朝吐:羊肉,去脂膜,作脯,以好蒜蘸空腹任意多少食之。

5.治虛寒瘧疾:羊肉,作臛餅,飽食之,更飲酒,暖臥取汗。

6.治三陰瘧及久瘧:羊肉、甲魚。寒多倍羊肉,熱多倍甲魚,加糖、鹽燉,服200ml。

7.治胃寒下痢:羊肉1片,莨菪子末25g,和以綿裹納下部。

8.治崩中去血,積時不止;肥羊肉1500g,幹薑、當歸各150g,生地黃100g,上4味細切,以水煮之,尤宜羸瘦人服用。

9.治病後產後體虛、肢冷、汗出、疲倦、氣短、口幹、煩熱、失眠等:羊肉500g,生薑25g,以微火燉半日,取羊肉湯500ml,加去皮生山藥片100g,在鍋內煮爛後,再加牛奶250ml,食鹽少許,煮沸即可。

狗肉為犬科動物狗的肉。

【成分與藥理作用】狗肉的一般化學組成,與其他獸肉類似,但也有其特殊性。狗肉含嘌呤類、肌肽等,新鮮狗肉含肌酸、固形物、水分、鉀、鈉、氯等,具有補中益氣,溫腎助陽的作用。

【應用思路】

1.有補中益氣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脾氣虛所致的胸腹脹滿,以及脾胃冷弱、腸中積冷、脹滿刺痛等症。

2.有溫腎助陽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腎陽虛衰所致的腰膝冷痛、水臌浮腫、虛寒瘧疾等症。

【用量用法】內服:煮食。

【注意事項】

1.非虛寒性疾病不宜食用。

2.反商陸,不宜與菱同食,畏杏仁。

3.如作為補氣用,則不去血煮食為好。

【配方參考】

1.治腎虛之遺尿,耳鳴,小便頻數:狗肉250g,黑豆30g,調以鹽、薑、五香粉及少許糖,共煮熟食。

2.治脾腎虛寒,脘腹脹滿,腰膝冷痛,小便清長或頻數、陽痿等症:狗肉1500g,加適量八角,小茴香、桂皮、陳皮、蘋果、生薑和鹽等調料,同煮熟後食。

3.治脾胃冷弱,腸中積冷,脹滿刺痛:肥狗肉250g,以米、鹽、豆豉等煮粥,頻吃1~2頓。

4.治氣水鼓脹浮腫:狗肉500g,細切,和米煮粥,空腹服用,作羹臛吃亦佳。

5.治虛寒瘧疾:黃狗肉煮臛,入五味食之。

6.治遺尿:狗肉250g,黑豆30g,燉至爛熟,加糖調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