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魚為鯉科動物草魚的肉。別名草青、鯇、鯇魚、白鯇、草根、混子。分布廣泛。捕後去鱗及內髒,洗淨鮮用。
【成分與藥理作用】本品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A,煙酸等。其膽汁具有降壓,祛痰及輕度鎮咳作用。
【應用思路】
1.本品具有暖胃和中之功效。適用於虛寒胃痛、腹痛、消化不良等症。
2.具有平肝熄風之功效。適用於肝風頭痛、久瘧等症。
【用量用法】內服100~250g。
【注意事項】膽汁有毒,應慎用,不宜吞服較大的魚膽。
【配方參考】
1.胃寒冷痛:草魚1條(去鱗及內髒),白豆蔻、砂仁各6g,共煮食之。
2.肝風頭痛、久瘧虛勞:鮮草魚250g,加蔥或香菜同煮,經常服用。
3.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鮮草魚200g,山楂5枚,山藥10g,蔥、薑等調料共煮食之。
大黃魚為石首科動物大黃魚的肉。別名大鮮、桂花黃魚、黃瓜魚、石首魚、大仲、花仲、金龍。分布渤海、東海,浙江舟山群島最多見。
【成分】本品含蛋白質、脂肪、灰分(內含鈣、磷、鐵等)、維生素A、維生素B2、煙酸、糖類等。每千克鮮大黃花魚含碘120μg。
【應用思路】本品具有滋陰填精、益氣開胃之功效。適用於久病後及一切氣虛血少精虧者,食之皆宜。
【用量用法】內服:100~250g,煮食。
【注意事項】多食助濕生痰,胃呆痰多者宜慎服。
【配方參考】
1.體虛、乏力、食少:大黃花魚1條,去鱗及內髒,與大米煮粥常食。
2.病後、產後食欲不振:大黃花魚1條(去鱗及內髒),人參10g,加蔥、薑、鹽等調料共煮食之。
3.貧血、精虧:大黃花魚200g,枸杞子15g,冬蟲夏草10g,共煮食之。
小黃魚為石首科動物小黃魚的肉。別名小黃花魚、花魚、古魚、大眼、小鮮、小黃瓜。分布渤海、黃海等水域。
【成分】本品含水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鈣、磷、鐵、煙酸等。
【應用思路】本品具有潤肺健脾、補氣活血之功效。適用於胃脘痛、咳嗽、體虛、食少等症。
【用量用法】內服:100~250g,煮食。
【注意事項】多食宜發瘡助熱。
【配方參考】
1.胃痛:小黃花魚剖腹去雜,加生薑3片,蔥3段,共燉食之。
2.頭痛、水腫:小黃花魚剖腹去雜,放入茶葉或蘇子和杏仁;或陳皮、砂仁或紫蔻和紅茶,煮熟食之。
3.小黃魚的耳石、魚鰾的藥用同大黃花魚。
青魚為鯉科動物青魚的肉。別名鯖、青鯇、黑鯇、烏鯖、溜仔、螺螄青等。分布長江、珠江等水域,東北、華北較少。捕後鮮用。
【成分】本品含水分、蛋白質,脂肪,灰分、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
【應用思路】
1.本品具有益氣化濕,養胃和中之功效。適用於氣虛、體弱、頭暈無力、煩悶,腳氣濕痹等症。
2.具有養肝明目,截瘧之功效。適用於目赤腫痛、瘧疾、血淋等症。
【用量用法】煮食或煎湯,內服適量。
【注意事項】不能與蒼術、白術等藥物同食。膽汁有毒,不宜濫服。
【配方參考】
1.補益氣血:青魚肉250g,大棗10枚,與大米煮粥食之。
2.頭暈無力、未老先衰:青魚肉200g,鹿肉50g,共煮食之。
3.腳氣無力、心煩:青魚1條(250g左右),去內髒及鱗,加韭黃150g,共煮食之。
4.食欲不振、胃及腹部隱痛:青魚500g,去鱗及內髒,放入黨參9g,草果1g,陳皮1.5g,桂皮1.5g,幹薑3片,加蔥、薑、胡椒等調料共煮,熟後,去藥飲湯食肉。
5.瘧疾:青魚肉150g,茵陳15g,加調料共燉食之。
海鷂魚為科動物赤的全體。別名邵陽魚、石蠣、荷魚、鱝魚、蒲魚、鍋蓋魚、上魚、滑子魚。分布我國東海、南海及其他沿海地區。四季捕撈,捕後取尾刺,焙幹,研末。
【成分與藥理作用】本品除含一般營養成分外,其尾刺具毒腺組織,分泌一種含氨基酸和多肽類蛋白質毒液,動物實驗證實具有一定的中樞神經係統和心髒效應。
【應用思路】
1.本品肉具補氣之功效。適用於氣短、乏力、體虛等症。
2.尾刺具有清熱消炎、化結除癥之功效。適用於咽喉腫痛、乳腺炎、瘧疾、各種癌症等。
【用量用法】肉:煮熟適量;尾刺焙幹研末衝服,0.3~0.9g。
【注意事項】被赤螯傷後,有劇烈痛或撕裂傷,全身陣痛,紅腫發熱、惡寒。數天後仍可出現,如傷指則強直,愈後有後遺症。重者可致死。
【配方參考】
1.體虛、乏力:海鷂魚肉150g,大棗10枚,黃芪、黨參各15g,共煮食之。
2.小兒疳積:廣西自治區民間將產於西江上遊之海鷂魚熬油,食之。
3.夜盲症:其肝髒煮食,有一定療效。
4.試治胃癌、食管癌:①尾刺10枚,炙黃研末,加朱砂5g分10包,日服3次,每次1包,黃酒吞服。患者服後,消食,開胃並除脹。7天為1療程,停藥3~5天,繼續服2~3個療程,即有一定療效。②尾刺1枚,焙幹研末,麻油或米酒衝服,每日1次。晨空腹服之,7天為1個療程,停藥2~3天,繼續服用。
5.試治肺癌:與治肺癌的中藥一起服用,有一定療效。日服1次,每次大刺1枚或小刺2枚,炙黃(烘箱低溫烤,或瓦片烤)研末,溫水吞服。
6.乳腺炎、咽喉炎、瘧疾:尾刺焙幹研末黃酒或米醋衝服,每次0.9g,日服1~2次後可見效。
鯰魚為鯰科動物鯰魚的肉。別名、額白魚、鯷魚、石、潭虱、鯰魚、黏魚、哇子、生仔魚。分布黑龍江、長江及珠江流域。四季捕撈,鮮用。
【成分與藥理作用】本品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等。具有營養強壯及利尿作用。
【應用思路】
1.本品具有利尿、催乳之功效。適用於水腫、小便不利、乳汁不足等症。
2.具有開胃助消化之功效,適用於消化不良,飲食不振等症。
【用量用法】內服:煮食適量。
【注意事項】不宜與荊芥同食;其卵含有毒素,食後會引起腹痛、腹瀉等症。
【配方參考】
1.產後乳汁不足:魚1條,路路通15g,熬湯,臥雞蛋1個,連續服用3~5天。
2.水腫:鮮魚1條(250g左右),香菜150g,香油適量,將魚剖腹去雜,把香菜放入魚腹內,香油加水燉服(不加鹽),連服1周。
3.肝炎、肺病、高血壓:活魚與嫩豆腐,共煮湯食之。宜經常服用,療效顯著。
4.痔瘡出血、肛痛:鮮魚與蔥煮食之。宜常服用。
5.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鮮魚200g,神曲15g,共煮飲湯食肉,常服為宜。
大麻哈魚為鮭科動物大麻哈魚的肉。別名大馬哈、大發哈、果冬、秋蛙。分布黑龍江、烏蘇裏江、圖們江、鬆花江等東北水域。
【成分】本品含水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鈣、磷、鐵,以及多種維生素。
【應用思路】
1.本品具有健脾胃、溫胃和中之功效。適用於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消瘦、水腫等症。
2.具有補虛勞、健筋骨之功效。適用於病後體虛、四肢無力、腰膝酸軟等症。
3.此外,本品體大肥壯,肉味鮮美,為名貴魚類,鹽食魚體脂多肉紅,適於久藏。
【用量用法】燉、煮、醃食。100~250g。
【注意事項】魚為發物,瘡、濕疹患者宜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