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石為一種赤鐵礦的礦石。別名代赭石、釘頭赭石。分布山西、河北等地。挖出後,去淨泥土雜物,以色棕紅、斷麵顯層疊狀,有“釘頭”者為佳。
【成分與藥理作用】本品含三氧化二鐵,其中鐵約占70%,氧30%,有時含雜質鈦、鎂、鋁、矽和水分。具有鎮胃降氣、平肝熄風的作用,所含鐵質能促進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形成,有補血作用,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並有輕微的收斂作用。
【應用思路】
1.本品具有鎮胃降氣止嘔止噫之功效。適用於胃氣虛弱嘔吐、呃逆、噫氣、胃脘滿實等證。
2.具有平肝熄風之功效。用於治肝陽上亢而致頭暈、目眩、腦漲、耳鳴。對於有上述症狀的高血壓病而兼有心悸、腳步虛浮者尤其適合。
【用量用法】內服9~60g,入湯前宜打碎先煎。
【注意事項】孕婦慎服。
【配方參考】
1.腸風血痢久不愈:代赭石60g(火燒、醋淬2次),柿餅1個(煮爛),研末,每服6g,日服2次,溫水送下。
2.急、慢驚風,吊眼撮口,搐搦不定:代赭石適量,火燒醋淬10次,水飛細研,曬幹。每服3~1.5g,日服3次,溫水調下,見腳脛上有赤斑,即是驚氣已出,病當安也。
3.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花9.0g,人參6.0g,生薑1.55g,代赭石30g,甘草9.0g,半夏24.0g,大棗12枚,水煎服,日服2次,每日1劑。
磁石為等軸晶係天然磁鐵礦的礦石。別名活磁石、靈磁石、吸鐵石。分布江蘇、山東、遼寧、廣東、安徽、河北等地,開采後,去雜石,選擇吸鐵能力強者入藥;以色灰黑、斷麵致密有光澤、吸鐵能力強者為佳。
【成分與藥理作用】本品主要含四氧化三鐵(Fe3O4)。具有安神、鎮靜、止血的作用。
【應用思路】
1.本品具有補腎潛陽、納氣之功效,適用於眩暈目暗、耳鳴、耳聾、腎虛氣喘等症。
2.具有鎮靜之功效。用於心悸失眠、驚癇等。
【用量用法】內服9~30g,入湯劑最好先煎。
【注意事項】磁石藥性較純和,毒性和不良反應較小,在常量下連服十劑八劑一般也無大礙。
【配方參考】
1.小兒驚癇:磁石煉水飲之。
2.耳聾耳鳴,常如風水聲:磁石(搗碎)15g,木通、菖蒲各250g,用紗布裝好,用酒2000ml,冬浸7天,夏浸3天,每次飲60ml,每天飲1次。
3.腎虛所致聽力減退、視力減退、喘息:磁石20g,熟地15g,山萸肉20g,水煎服,日服2次,每日1劑。
滑石為矽酸鹽類礦物滑石的塊狀體。別名液石、共石、脫石、番石、畫石、留石、脆石。多產於變質岩、石灰岩、白雲岩,菱鎂礦及頁岩中。采得後,去淨泥土、雜石。
【成分與藥理作用】本品主要含矽酸鎂,尚含氧化鋁等雜質。具有保護皮膚和黏膜及抗菌作用。
【應用思路】
1.本品具有清熱化痰、消暑之功效。適用於暑熱煩渴、咳嗽痰多、熱痢等症。
2.具有補脾胃、利濕之功效。適用於水腫、黃疸、小便不利、鼻出血等症。
【用量用法】內服:煎湯(布包)9~12g。
【注意事項】脾虛氣弱,精滑及熱病津傷者忌服,孕婦慎服。
【配方參考】
1.止渴、中暑:滑石80g,甘草(炙)30g,為末,每服9g,溫水調下,日3次。
2.熱淋,小便赤澀熱痛:滑石120g,研粉,每服6g,煎木通湯調下,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