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蟲夏草為麥角菌科植物,冬蟲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蟲,綠蝙蝠蛾幼蟲的屍體。又名蟲草、夏草冬蟲。

主產於四川、青海、貴州、雲南、西藏等地。夏至前後挖取,去泥,曬幹或烘幹。生用。

【成分與藥理作用】含脂肪、粗蛋白、粗纖維、碳水化物、灰分、水分、蟲草酸、冬蟲夏草素、維生素B12等。有擴張支氣管和抑製胃、腸、心髒及子宮的功能,並有鎮靜,催眠和抑製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結核杆菌和皮膚真菌的作用。

【應用思路】

1.本品有益腎補陽的功效,適用於陽痿遺精、腰膝酸痛等症。

2.冬蟲夏草還具有益肺陰、止血化痰的功效,故可應用於久咳虛喘、癆嗽痰血之症。此外,還可用於病後體虛不複或自汗畏寒等症。

【用法用量】5~10g,煎湯服,也可以入丸散。

【注意事項】有毒邪者不宜用。

【配方參考】

1.病後體弱,食少乏力,失眠:蟲草20g,白酒500g,泡7日後服。每次10~20ml,每日2次。

2.肺結核咯血,老年人衰弱之咳喘:鴨子1隻去內髒,在腹腔內放入蟲草12枚,先用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煨燉。待煨熟燉爛後去掉蟲草,放入調料,食肉飲湯。

3.癆熱骨蒸、神疲少食:冬蟲夏草8g,鵪鶉8隻,生薑10g,蔥、胡椒粉、雞湯、食鹽各適量。將鵪鶉的頭和爪、內髒除去,洗淨後放入沸水略焯約1分鍾,撈出晾涼。將蟲草分別裝入8隻鵪鶉的腹內,用線紮緊,擺放在籃子內,將蔥、雞湯、食鹽、胡椒粉適量裝入籃子內,用濕棉紙封口,上籠蒸約40分鍾。佐餐食用。

4.肺腎兩虛之咳喘短氣、癆嗽痰血:蟲草2.5g,雞肉塊165g,胡椒粉0.5g,味精1.5g,生薑3片,蔥白3段,食鹽1g。先在沸水鍋內下入薑、蔥、胡椒粉,約2分鍾後,再下雞肉焯去血水,待肉質變色後撈出,瀝淨水後放入氣鍋內;再將蟲草用水洗後分散擺在雞肉上麵,加薑蔥少許,加入少量清水,蓋嚴蓋子,旺火蒸約1.5小時即可取出;取出後,潷出原汁加食鹽和胡椒粉調味,即可食用。

5.陽痿、遺精:蟲草15g,雞肉或豬瘦肉適量,蒸食或燉食,飲湯,食藥、肉。

6.畏寒肢冷、自汗盜汗、耳鳴耳聾、食欲不振等患者:穿山甲1隻,黃芪10g,蟲草10g,桂圓肉10g,蔥10g,薑片6g,瘦豬肉60g,熟瘦火腿15g,鹽、味精、胡椒粉、料酒、雞清湯、白開水、花生油各適量。燉食。

7.遺精、早泄、陽痿、月經不調、白帶過多:甲魚1隻,蟲草20g,紅棗20g,料酒、鹽、味精、蔥、薑片、蒜、雞清湯各適量。燉食。

8.肺結核低熱、咯血、心煩失眠:金錢龜2000g,火腿30g,蟲草10g,瘦豬肉120g,雞清湯1500g,豬油、鹽、味精、胡椒麵、料酒、薑、蔥各適量,燉食。

9.諸虛百損:蟲草10g,鮮胎盤1個,隔水燉熟食用,分4次,2日服完。

10.尿頻、浮腫、咳喘:海狗魚500g,蟲草15g,火腿30g,蘑菇30g,豬瘦肉120g,雞精湯適量,調料鹽、料酒、胡椒麵、豬油、蔥、薑各適量。燉食。

巴戟天為茜草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巴戟天的根。又名巴戟、雞腸風、兔子腸等。主產於廣東、廣西、福建、江西、四川等地。春天及冬天都可采挖,去須根,略曬,壓扁曬幹。同時潤透或蒸過,除去木質心,切片或鹽水炒用。

【成分與藥理作用】含維生素E和糖類。有降壓、安定、利尿、抗菌作用。

【應用思路】

1.本品有補腎助陽的功效,適用於陽痿、尿頻、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等症。

2.本品又有祛風濕作用,故適用於腰膝疼痛或軟弱無力等症。

【用法用量】10~15g,煎湯內服或入丸、散、浸酒或熬膏。

【注意事項】陰虛火旺或有濕熱者均不宜服。

【配方參考】

1.腎虛陽痿、腳軟:巴戟天、懷牛膝各30g,酒500g,泡7日後服,每日2次,每次20ml。

2.宮冷、帶下:巴戟天100g,高良薑200g,紫金藤500g,青鹽60g,肉桂(去粗皮)、吳茱萸各120g,上藥共為末,酒糊為丸(丸如梧桐子大),每日2次,每次20丸,暖鹽酒送下。

3.戒酒:巴戟天15g,酒製大黃30g,巴戟天切片用糯米拌炒至米焦,去米,共研粉,用蜜糖適量調服,每次3g,每日1次。

4.老年婦女氣血不足、腎陰虛衰之子宮脫垂:巴戟天30g,豬大腸150g,先將豬大腸內腔翻出來,用食鹽擦洗幹淨後,翻回原狀,再將巴戟天裝入豬大腸內,加入調料,清水適量,放瓦盅內,隔水燉熟。吃豬大腸、喝湯。每日1次,連服數次。

墨旱蓮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鱧腸(金陵草)的全草。又名旱蓮草、鱧腸、金陵草、旱蓮子、蓮子草、白旱蓮、豬牙草、水鳳仙草等。主產江蘇、江西、浙江、廣東等地。初秋割取全草,鮮用或曬幹切段用。

【成分】含皂苷、煙堿、鞣質、維生素A、鱧腸素及多種噻吩化合物。

【應用思路】

1.本品能滋養肝腎之陰,適用於肝腎陰虛之頭暈目眩、須發早白。

2.墨旱蓮又有涼血止血之效,可用於陰虛血熱之吐衄尿血、便血、崩漏,還可止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10~15g,鮮者加倍。內服煎湯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大便泄瀉者不宜服。

【配方參考】

1.赤白帶下:旱蓮草50g,扁豆50g,用雞或豬肉燉服。

2.白喉:鮮旱蓮草的根、莖、葉用涼開水洗淨,搗碎絞汁,加等量蜂蜜;兒童每日10ml,分4次口服。同時根據全身情況,對症處理。

3.各種血熱出血:旱蓮草、白茅根各30g,加瘦肉少許,用1500ml水煎取700ml,分3次服用。

4.痢疾:旱蓮草100g,糖30g,水煎溫服。通常服1劑後開始見效,繼服3~4劑多可全愈。

5.腰膝酸痛、眩暈、須發早白:旱蓮草500g,生薑30g,煎水取汁,加蜂蜜熬膏,每次服1匙,日服3次。

女貞子為木犀科常綠喬木植物女貞的成熟果實。又名女貞實、冬青子、爆格蛋、白蠟樹子、鼠梓子等。主產浙江、江蘇、湖南、福建、廣西、江西以及四川等地。冬季果實熟時采收,蒸熟,曬幹用。

【成分與藥理作用】含齊墩果酸、甘露醇、葡萄糖、棕櫚酸、油酸、亞油酸。有強心、利尿、緩下和強壯作用。此外還有很強的抗菌作用。

【應用思路】

1.本品能補益肝腎,為一味清補之品,適用於肝腎陰虛之頭昏目眩、腰膝酸軟、須發早白。

2.本品補益肝腎之陰,善清虛熱,適用於陰虛發熱。

3.女貞子尚有明目之效,故可用於肝腎陰虛導致的視力減退、目暗不明等症。

【用法用量】10~15g,內服煎湯或熬膏或入丸劑。

【注意事項】本品雖補而不膩,但性質偏涼,如脾胃虛寒泄瀉及陰虛者忌服。

【配方參考】

1.神經衰弱:女貞子60g,黃酒500g,泡7日後服,每次30ml,每日2次。

2.眩暈、須發早白:女貞子15g,旱蓮草9g,何首烏15g,黑豆30g,水煎服,或女貞子12g,桑椹15g,製首烏12g,旱蓮草10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