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王匡結賊侵更始 盆子哀臣避赤眉(1 / 3)

卻說赤眉、樊崇等起軍至高陵,忽聽炮響一聲,山坡後一隊軍兵,當頭一將,金甲銀盔,長槍白馬,手執降旗,上寫" 定國公王匡迎順"。樊崇急出下馬,施禮謂曰:"遠勞將軍至此,少獲迎接,乞勿見咎 !"匡曰:"將軍扶德伐暴,天啟人 歸,吾久欲起兵接應,共佐明君。奈天未假願!今聞將軍兵至, 故伏道相迎,萬乞姑納為用。倘名成就,雖泉下亦相戴矣 !" 崇曰 :"將軍文武拔萃,何故是謙?今幸不屈英才,肯護孤獨, 豈取背逆而忘哉?"言訖,二人大笑,遂合兵共連而進。 人報更始,更始大驚,急令李鬆領兵三萬,出城迎敵。兩軍排列陣勢,金鼓齊鳴。王匡出馬,謂鬆曰 :"更始殘暴日肆, 誣斬忠良,汝尚何苦力護而取辱哉?"李鬆大罵"背義匹夫!

不思更始與汝王侯之位,貪心猶未滿足,交串賊兵,欺天反主,三合斬汝,以泄君恨 !"王匡大怒,縱馬直取。李鬆奮挺長戈, 衝陣對敵。二人交鋒,共戰十合,王匡敗走,李鬆躍馬趕上。

樊崇見匡敗走,急出助戰。二人亦交十合,不分勝負。再令擂鼓,又戰十合,樊崇詐敗,李鬆追殺。趕至山坡,樊崇大叫 :"王匡等諸將。"十萬軍兵齊出,四下夾攻。李鬆將寡,遮抵不住,勒馬回走。樊崇率兵趕上。王匡兜弓搭箭,望李鬆奮射,中馬而倒。樊崇急近拿住,令軍綁縛,囚陷,餘卒皆降。

祟等乘勝率兵攻城。

至東門,把守校尉乃李鬆之弟李汛。赤眉令人謂之曰 :" 今吾主將樊大將軍,拿獲汝兄李鬆,囚陷於車,汝若早開門獻,則活其命。倘再抗拒,汝生難活 !"汛聞,即開門降獻。九月, 赤眉入城。

人報更始,言 :"李鬆出陣,被赤眉大將樊崇活捉,複進 攻城。把門校尉李汛開降,赤眉都已入城。陛下急將何治?"更始聞言大驚,心惶無措。急跨上馬,單騎奔走,從國城門出。

妻妾婦女隨後哭趕,連聲呼曰 :"陛下既欲出逃,當下馬謝城 而去 。"更始即下馬,望城泣拜。複上馬而去。 卻說朱鮪複聚兵於洛陽,殘害百姓,苦虐軍民。帝遣大司馬吳漢、朱、岑彭、賈複、堅譚等十一將,領兵五萬,進擊洛陽。各遵旨命去訖。

卻說更始棄城,奔至高陵,妻子裸袒流落道途,帝聞之大驚,心甚憂憫,乃遣使下詔,封為淮陽王。詔曰:朕嚐力諫皇兄,不自省察奸佞,而果賊釁相淩,禍起蕭牆,悔思無及。今赤眉攻迫,棄舍城位,妻子裸袒於道旁,妾婦流落於村徑。朕聞塗炭,甚切憂思!故茲頒詔,飛臨封授淮陽王職。再諭吏士人等,敢有仍前故違詔旨,暗相戕害者,罪同大逆!故茲詔諭,宜悉宣知。

更始正於城衙獨坐,悶想嗟籲。忽人報曰 :"帝遣詔至, 請大王出接 。"更始急排香案,整笏接入。俯聽宣讀,仍依君 臣禮行拜畢。眾將擁扶就職。

卻說吳漢等諸將領軍至洛陽,分兵圍伏。令人報知朱鮪,言"吳將軍四麵排布陣勢,兵如鐵束,將軍縱能插翅騰飛,今番決要拿斬!將軍若早降,不失原職。如不願從,禍臨眼下"。

朱鮪聞言,默默無語。遂開城出降,接入漢兵至衙,安撫百姓。

十月癸醜,帝親駕入洛陽,吳漢、岑彭、賈複、朱、堅譚等十一將軍,引朱鮪降者齊出接。朱鮪進曰 :"小將罪該萬 死!乞陛下仁恩宥恕 !"帝大喜,遂封鮪為洛陽太守。鮪頓首 謝恩,各護車駕入城幸南宮。見殿宇損壞,令堅譚監著校尉整造宮府,而於是定都。

卻說鄧禹於汾河擊走左輔等,時劉盆子兵過,肆暴殘虐,吏民百姓不知所歸。鄧禹乘勝獨克,而師行有紀,皆望風相伏而迎。一日之間,降者以數千計。眾號百萬軍會合即行,禹遂止之。暫停車馬以撫勞百姓。鄉村父老童稚,垂發戴白之人,滿車下莫不感悅。於是,鄧禹名震關西。

諸將豪傑皆進告勸禹曰 :"今赤眉已占長安,擊走更始, 將軍可急進兵,莫待養銳鋒益,難與禁持 !"禹曰:"不然, 今吾眾雖多,能戰者少,前無可仰之積,後無轉饋之資。赤眉新拔長安,財富充實,鋒銳未可當也!然其盜賊群居,無終日之計。財穀雖多,變故萬端,豈能堅守也哉!今聞上郡、望地、安定三郡,土廣人稀,穀多畜眾,吾且休兵往北,就糧養士,以待赤眉勢敗,方可圖也。"遂不聽諸將之言,引軍往北進發。 行至柯邑,凡經過各郡邑,皆開門歸附。西河太守宗育,聞禹兵至,即領大軍三萬出降。鄧禹大喜,遂令合兵一處。 卻說帝於洛陽,憂思關中未定,而禹久不進兵,乃遣使齎敕,往北催鄧禹,急取長安。敕曰:朕聞司徒鄧將軍,德報諸郡,可並堯也。今亡賊不攻,則同桀也。前者朕托關中於將軍,則天下重事悉從所發。奚何舍 政而竊小哉?長安更始,自赤眉侵入,棄妻逃走,吏卒人民遣遑無倚,宜速進兵剿除賊寇,攘解百姓之倒懸,係萬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