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往事(二)(1 / 2)

“謙謙君子,朗朗冠玉,一見楚璃,再賞逢譽。”

此話指的是九州當世兩大美男——應國太子楚璃,九熙王長孫蕭逢譽。

我雖身在涼寧恒黎宮,亦曾聽聞應太子楚璃之風華。是以楚應求親之事一經傳來,涼寧王室宗親適齡女子大都麵紅耳赤。

然而此事卻難倒了承武王與獨孤王後。

承武王膝下有四位公主,澤福公主段意德年十三,隻比我小半歲,年齡是最為合適的,然卻已早早訂下要和親九熙。

昇庭公主段意言年十二,年歲大約也可以,隻是資質平庸,相貌普通,楚應皇室想必並不樂意。

祺錦公主段意言不到十二歲,年齡尚可,隻是獨孤王後必不舍放她遠嫁。

而最小的慶明公主如今才十歲餘,離及笄尚有五年,比應太子楚璃也小了近十歲,年齡上不甚相配。

為著涼應兩國的邦交,和親之事是勢在必行的。隻是這一和親人選,卻也有些棘手。如此,承武王便將目光放到了宗親之女的身上。幾位諸侯家裏雖也有條件適合的郡主,然而應國使者卻不甚滿意。

直至有一日,我被獨孤王後喚去小金殿單獨問話。

小金殿不是王後寢宮,而是一處待客的小殿,雖說不若悅華宮金碧輝煌,卻也不失小家碧玉的情致。我隨侍女一路向小金殿行去,甫一進殿,獨孤王後便將我細細打量一番,道:“你越發長得像你母親了。”

我不知獨孤王後為何有此一言,忙道:“家母能得王後娘娘掛念,想必在天之靈亦感十分欣慰。此乃言家榮光。”

但聽獨孤王後輕笑一聲,道:“問津亦為言家榮光……本宮今日傳喚你來此,是欲考究於你,何為‘女子大行’?”

我心中一驚,暗自揣測獨孤王後怎會突然問我關於女子大行之事。原本太子便經常與我談論詩詞歌賦,這一題,我若答得太好,隻怕她更會認為我是以小才來魅惑太子;可我若答得不好,今次隻怕也過不了關。

我心中飛快轉過幾個主意,忽然想起承武王四位公主的閨名:意德、意言、意容、意功。想必承武王以此為公主閨名,也是希望四位公主能夠以德言容功為閨中行則。

思及此處,我立刻靜下心來,淡淡答道:“稟王後,女子大行,不外乎德、言、容、功。”我以承武王之意為答案,想來獨孤王後也不能說我回答有誤。

果不其然,但見獨孤王後雙眼微眯,道:“你倒聰明。然此‘女子大行’,當作何解?”

我自知不能答得太高,否則便犯了王室大忌,於是便思量片刻,緩緩答道:“夫德,不必驚才絕豔,是以貞靜淑寧、端莊有禮、知恥守節、動靜皆法即可;夫言,不必巧辯利口,是以擇辭而言、不出惡語、宜室宜家、不厭人前即可;夫容,不必顏色綺麗,是以服飾整潔、容貌合宜、不垢於身、時勤拂穢即可;夫功,不必巧工過人,是以專心侍事、相夫教子、出入奉客、廚中好食即可……”

我剛回答完畢,但聽得身後傳來一聲話語:“這番言語勉強可作‘女子小行’而已,公主以此為‘女子大行’,未免小氣。”

我聞言轉身,但見承武王身後跟著一位衣飾華貴的中年男子,二人正款步踏入正殿。方才那不甚禮貌的言語,想必便是那位華服男子所出。

此時獨孤王後已從座上走到殿前向承武王行禮,我亦隨之行了大禮,又向那衣食華貴的中年男子見禮。

隻聽獨孤王後向那人笑道:“使者看岔了。此女乃已故鎮國將軍言峰孤女,並非王室公主。”

原來方才那出言不遜之人便是楚應前來求親的婚使。我聞言忙接續道:“民女父母雙亡,承蒙王恩得以進宮,不敢冒認王女。”

我見他微笑著看向我,又想起方才他那一番妄言尚未有人開口還擊,如此未免失了我涼寧顏麵,於是又道:“使者方才言及民女所作是‘女子小行’,隻因民女乃普通臣女,自是以此為‘女子大行’。所謂站高望遠,民女身份微末,資質低微,是以不能作大行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