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易主(1 / 2)

這一年的臘月十一,奉清國主連闊病逝。連闊生前雖好色誤國,然對百姓倒也不十分苛待,是以消息一經傳到小奉城,原本年關的喜慶氣氛便也淡了。

奉清國主的突然去世霎時震驚九州,原因無他,隻因連闊一生荒淫,並無子嗣。眼看連氏一脈正經血統已然絕後,一國王位便要落在旁枝頭上,誰知就在此時,奉清輔國大將軍馬潛及京畿將軍葛曉東卻聲稱從民間尋得了連闊後嗣。

消息傳來,舉國嘩然。

連氏宗親自然不信,公然便將京畿將軍葛曉東嚴刑下獄。可馬潛卻在關鍵時刻拿出了蓋有國璽的連闊遺書,並在朝內公開驗證確為連闊真跡。

眾人至此才發覺從前一直小瞧了那荒淫無度的奉清國主,他臨終之前一直對旁枝爭儲一事假作不知,卻原來已是早早尋到了後嗣,隻等旁枝相爭幾敗俱傷,他的兒子便可順利繼位。

連闊此生,做的最為聰明果斷、令人讚服之事,便是這一樁。

臘月二十,連闊在民間的私生遺子繼承奉清國主之位。連瀛,這一名字至此正式進入九州政治中心。

……

因著奉清生變,小奉城內也是一連十日戒嚴,直到臘月二十一才恢複通行。我細算時間,隻怕年前已趕不到喬城,注定要在路上過年了。

我輕歎了口氣,站在獨來客的大廳裏對掌櫃道:“掌櫃的,有勞結賬。”

經這奉清易主的事一鬧,我不僅耽擱了行程,還得多付十日房錢。我知道頭五日的房錢言覓已然付過,便從袖中掏出六百兩銀票,遞給掌櫃。

那掌櫃見我掏出銀票,卻愣了一晌,道:“公子不用付賬了,那戴麵具的公子今早退房,已將您那間屋子的房錢一並結了。”

說罷他又拍了拍腦袋,道:“您瞧我這記性,那位公子臨行前還讓我代為轉交您一封書信。我當真糊塗,顯些誤了公子的大事!”說罷他便從抽屜中取出了一張薄箋遞給我。

言覓竟然這樣大方,將我的房錢一並付了。大銀錢莊果真是有錢!我心中感慨,手上也順勢接過了信箋,打開來瞧,但見那紙上寫道:

“匆忙離去,不及告別,誠心相交,有緣再會。”

信中雖然隻有十六個字,且能看出來是匆匆寫就,然而這字跡蒼勁有力,筆勢雄奇,想來沒有十幾二十年的刻苦功夫,也很難練成。我看著這並無落款的一手好字,心中對言覓的印象又好了幾分。

那隻無臉紅狐狸,似乎也不甚討厭了。誠然,這也是看在他出手闊綽、替我付了房錢的份上。

因著言覓的大方之舉,我被耽擱行程的懊惱情緒也淡了幾分。於是便與掌櫃的告了別,牽過紅雪,一路往東北方向而去,務求在二月之前到達演州喬城。

……

我一路行來皆很順利,原還想著奉清新主繼位竟就這般毫無聲息,誰知正月初十那日,連瀛便頒下旨意,改元瑞晟,大赦兩州,並將奉清的二十三項賦稅減為二十項。

奉清自立國起二百多年來的當稅、農丁季稅和考稅至此廢除。

我聽聞連瀛這道旨意,心中深為此人前瞻的治國理念和改革勇氣所折服。

奉清自古當稅頗高,如此便製約了典當行業的發展。典當業與錢莊業務頗有相似之處,然而利潤卻比錢莊更高。當稅一除,奉清一向萎靡的典當業必將漸漸發展,從而把奉清原就興盛的商業帶至更高層麵。

因為境內水路便利,奉清自古以來所實行的政策便是鼓勵興商。尤其是演州的綾羅綢緞,更是遍銷四國。然而這也造成許多百姓一味經商,不事農田。其實奉清氣候濕潤,土壤肥沃,最宜農作。況且農為國之根本。如今農丁季稅一除,尋常一畝田地一年便可少交十幾兩白銀,奉清新主這一招“勸農”政策,可謂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