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雨去世之時,我並不在奉清,無從知曉褚雲深曾度過了一段怎樣悲痛的日子。然而自知曉明亭公主薨逝至今,我一直與連瀛在一起。
我原還以為他會為此消沉一段時日,豈知他卻從未在公開場合提及過此事,礙於戰事吃緊,也隻是為明亭公主草草辦了後事,便以奉清王後之名葬入了王陵。我一直擔心他將此事悶在心中,今日見他能如此坦然地說了出來,倒也放下了一半心。
此時我與連瀛、褚雲深皆在傷痛之中,倒是連瀛最先回過神來,對我二人擺手笑道:“今天是個好日子,不提這些了。即便再忙,也要為繼黎接風洗塵,咱們這便用膳去吧!”
這一頓小宴隻有我們三人,連瀛借此時機向褚雲深介紹了當前戰局,並就作戰方案上詢問了褚雲深和我的意見。此事若放在一月前,我定然會顧及段竟瑉的安危而有所保留。可如今,段竟瑉既如此無情無義,冒天下之大不韙,甚至不惜欺騙我、利用我,我也已對他徹底失望了。
如今的涼寧已是九州共憤的不義之軍。我已下定決心,隻要不傷段竟瑉的性命,我必會全力以赴襄助奉清。再者我也有我的私心,若是我對這一場戰事置之不理,最終誰輸誰贏,誰生誰死,我都隻能袖手旁觀,處於被動之中,並無半分過問的權利。
相反,倘若我置身戰局之中,積極斡旋,也許仍會讓兩國達成和解。即便最終雙方定要分出個勝負輸贏,我也能在第一時間挽救戰敗的一方,保住我所在乎的人的性命。
……
這一頓為褚雲深接風的小宴,便在我三人的各懷心思和對涼奉戰局的分析之中吃完了。而這之後,褚雲深也索性搬入了祈連宮暫住,方便第一時間與連瀛商議戰事,製定計劃。
褚雲深果然不負連瀛為他加封的“平覆侯”名號,在他回歸奉清戰事之後,涼奉戰局也立時起了變化。不過十日而已,涼軍的攻勢已漸漸疲漏,奉軍也已士氣大增,死死守住清安城及其方圓四十裏以內,令涼軍停滯在了此處,再無法攻破分毫。
以如今奉清的實力而言,死守都城不被攻破,便已是最大的勝利。隻要能守住清安城,一日複一日,待蕭逢譽的三萬將士及連覺請來的九熙援兵抵達,奉清便可一挽頹勢了。
轉眼間,褚雲深已回到清安十日有餘。這十幾日中,他一直與連瀛在議事殿內商討戰局,幾乎從不外出。而我雖不知他究竟有何動作,可議事殿內日日有人進進出出,我也知曉每一次有人出入,便會在涼奉的戰局中起到一絲作用。
在這樣看似不動聲色、門扉緊閉的議事殿內,奉清的局勢漸漸好轉了起來,奉軍不僅糧草未缺,傷亡大減,且還等來了蕭逢譽從賓城帶來的三萬援軍。
接到消息的那一日,我幾乎一宿未睡,為蕭逢譽的安危所擔憂。須知他此行一路北上,從蟾州而來,雖說一直在奉清境內,卻是走過了多條已被涼寧控製的主幹道。況且在清安城四十裏開外處,還有涼軍的一個據點,有大批軍力在此駐紮。蕭逢譽要如何穿過這一道防線,當真是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