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斯大爆炸六大熱門假說
隕石撞擊說:
前蘇聯科學家、第一位親臨通古斯現場的萊奧尼德。庫利克認為,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是由於一顆流星落到了地麵。後來,美國科學家也在實驗室裏用計算機模擬出了隕石高速撞地引發的大爆炸效果,計算機模擬很好地解釋了衝擊波揚起的地麵塵埃高達大氣外層,反射回的日光造成了當年通古斯卡周邊地區如晝之夜的景象。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很長時間以來,所有的實地考察都沒有發現任何隕石殘骸。
核爆炸說: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震驚世界的第一顆原子彈。這顆在距離地麵1800英尺上空爆炸的原子彈,給廣島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然而,廣島原子彈的破壞景象卻意外地給研究“通古斯大爆炸”的科學家們以新的啟示。那雷鳴般的爆炸聲、衝天的火柱、蘑菇狀的煙雲,還有劇烈的地震、強大的衝擊波和光輻射,這一係列的現象與通古斯大爆炸簡直相似到了惟妙惟肖的地步。於是,前蘇聯的軍事工程專家卡薩茨夫第一次大膽地提出了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是一場熱核爆炸的新見解。
外星人飛船說:
1946年,提出“熱核爆炸說”的卡薩茨夫不僅肯定了“通古斯大爆炸”是一場核爆炸,更驚人的是,不久後他還第一次提出了這樣一個大膽推測:通古斯大爆炸的神秘怪物是第一艘訪問我們地球的太空飛船。
反物質撞擊說:
1965年,三位美國科學家提出,通古斯大爆炸事件可能是從太空降到地球來的一種反物質—— 反隕石造成的。他們在調查報告中說,當天,一個由“反物質”組成的隕石意外地闖入了地球並導致了這場災難。他們認為:半克“反鐵”與半克鐵相撞,就足以產生相當於在廣島爆炸的那顆原子彈的破壞力。
黑洞撞擊說:
1973年,美國的克薩斯大學的兩位科學家—— 傑克遜和萊伊安根據黑洞天體的理論,認為“通古斯大爆炸”是由於微型黑洞天體的強大引力所造成的,他倆斷定:“小型黑洞是在冰島和紐芬三島(加拿大)之間大西洋某地區穿過地球。”
彗星撞擊說:
第一位提出“彗星撞擊說”的,是前蘇聯科學院院士彼得羅夫。他認為引起通古斯爆炸的,是一個來自太陽係遙遠地方的由稀鬆的雪團組成的彗星。當它以每小時4萬公裏的速度衝破地球表麵的大氣層時,由於摩擦產生了過熱的氣體。這種氣體一接觸地麵,就發生了相當於數顆原子彈破壞力的巨大衝擊波,由於彗星很快便蒸發完了,所以地球上沒有留下任何殘骸作為“物證”。
倫敦煙霧事件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是1952年12月5日-9日發生在倫敦的一次嚴重大氣汙染事件。這次事件造成多達12000人因為空氣汙染而喪生,並推動了英國環境保護立法的進程。
1952年12月5日開始,逆溫層籠罩倫敦,城市處於高氣壓中心位置,垂直和水平的空氣流動均停止,連續數日空氣寂靜無風。當時倫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區內還分布有許多以煤為主要能源的火力發電站。由於逆溫層的作用,煤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塵等氣體與汙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積,引發了連續數日的大霧天氣。期間由於毒霧的影響,不僅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車在公路上行駛都必須打開大燈。
當時在正在倫敦舉辦一場牛展覽會,參展的牛隻首先對煙霧產生了反應,350頭牛有52頭嚴重中毒,14頭奄奄一息,1頭當場死亡。不久倫敦市民也對毒霧產生了反應,許多人感到呼吸困難、眼睛刺痛,發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狀的病人明顯增多,進而死亡率陡增,據史料記載從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裏,倫敦市死亡人數達4000人。根據事後統計,在發生煙霧事件的一周中,48歲以上人群死亡率為平時的3倍;1歲以下人群的死亡率為平時的2倍,在這一周內,倫敦市因支氣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髒衰竭死亡244人,結核病死亡77人,分別為前一周的9.5、2.4、2.8和5.5倍,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係統疾病的發病率也有顯著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