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4遊泳池(1 / 1)

絕非危言聳聽

國家對遊泳池水質抽檢項目一般包括水溫、pH值、細菌總數、大腸菌群、尿素、渾濁度、餘氯等。多種傳染病如紅眼病、真菌病、腸道傳染病和性傳播疾病都可以通過遊泳池水進行傳播。遊泳水中的遊離性餘氯不夠穩定;水中的尿素指標超標較嚴重;細菌總數和大腸菌群超標等原因使遊泳池是一個很大很完美的細菌培養基地。

垃圾堆解密

到了夏季,酷暑難耐,遊泳池就成了人們消暑納涼的好去處,特別是一些愛好遊泳的人,不僅把遊泳當作一種運動,更視其為一種減壓消遣的方式。但是,某些遊泳場所的衛生狀況、水質狀況卻常常被忽視,以至於細菌通過池水傳播,出現交叉感染,很多人就此染上一些疾病。在公共遊泳池遊泳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衛生和個人健康保護外,了解以下衛生常識也是必需的。

1、檢測水樣中尿素偏高,則說明遊泳者皮膚物質脫落的較多,這與人體表麵排出大量汗液再加上有些人不自覺地往水中排尿有關;

2、而細菌總數超標則表示該池中的水可能長時間沒更換,細菌汙染了水質,這樣的水質能直接導致傳染病的流行;

3、PH值超標可能導致頭發、皮膚幹燥;濁度太高,則說明水質不透明,會留下安全隱患。必須將其控製在一定範圍內;

4、餘氯偏低達不到消毒的效果,偏高既造成浪費,又對遊泳者造成一定傷害。一般遊離餘氯>0.5 mg/L時遊泳者會感到眼睛、鼻孔有刺激,若長期在此水中遊泳則可引起頭發變黃、皮膚幹燥等情況。

遠離垃圾堆

1、看水是否清澈,水麵上有沒有漂浮的灰塵和雜物,再站到遊泳池的側麵穿過水麵看第四、五泳道線,如果看不到說明水質不好;

2、聞聞遊泳池裏是否有消毒液的氣味;

3、注意遊泳池是不是有專人看管,遊泳者須衝淋後才能進入浴池。

4、建議有關部門對遊泳池水質進行抽檢,定期突擊監測泳池病菌,以確保泳池衛生安全。

5、自知有傳染疾病的人不要去遊泳池遊泳,以免將病毒傳染給他人。

6、進入遊泳池前一定要進行衝淋,並走過消毒池;

7、在遊泳池遊泳時要佩戴好泳帽。

8、如果時間允許,應盡量避開遊泳高峰期。

9、公共遊泳場所都禁止患有皮膚病、性病以及肝炎等傳染病的人入內,凡遊泳者必須持有健康證,但所謂的“持證買票”很難落實,有關部門應加強管理。

健康Tips

1、遊泳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水溫通常比體溫低,因此下水前必須做一些準備活動,一麵導致身體不適感。

2、不要在飯前飯後立即遊泳。空腹遊泳會影響食欲和消化功能,也容易在遊泳過程式中發生頭昏乏力情況;飽腹遊泳會影響消化,嚴重的可能還會產生胃痙攣,甚至嘔吐、腹痛等現象。

3、不要在劇烈運動後遊泳。劇烈運動後馬上遊泳,會使心髒加重負擔;體溫的急劇下降,會降低抵抗力,引起感冒、咽喉炎等。

4、不要在深水位停留太久。通常深水位的水溫較低,水壓較大,人體會產生一係列應激反應,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收縮,神經緊張等,不但不能消除疲勞,抵抗力也會在此時下降,許多細菌也會趁虛而入。

5、不要長時間暴曬遊泳,因為長時間暴曬會產生曬斑或引起急性皮炎,亦稱日光灼傷。

6、遊泳後應立即用軟質幹巾擦去身上水垢,做幾節放鬆體操及肢體按摩或在日光下小憩15~20分鍾,避免肌群僵化和疲勞。

7、遊泳後最好使用浴液淋浴洗澡,這樣可以有效去除殘存在身上的汙垢、細菌及病毒;用棉簽將耳朵內的水分擦幹可以防止中耳炎的發生。

8、遊泳前後可以滴一些常用的消炎眼藥水,用來預防紅眼病、沙眼等疾病。

衛生專家提示

醫學專家提醒遊泳愛好者,遊泳時要選擇有衛生許可證和水質良好的遊泳場所。水質良好的遊泳池表現為水色清澈湛藍,水中能見度高。而水呈綠色、水質能見度低、池底滑膩則表明池水欠佳。

遊泳時要注意查看電子公示牌,了解當天遊泳池的水溫、餘氯濃度等指標是否符合要求。多數人都不清楚如何辨別餘氯超標。遊泳池水中的餘氯是漂白粉消毒之後留下的。國家標準規定,遊泳池水的餘氯濃度為每升0.3~0.5毫克,濃度過低起不到消毒效果,過高又會對眼黏膜、皮膚黏膜及口腔粘膜造成刺激和損傷。

如果出現眼睛痛澀、口中幹澀、皮膚不適等感覺,可能與餘氯超標有關,應該及時用清水輕輕衝洗眼部、口腔或皮膚,如果不能緩解或有加重趨勢,應該立刻到醫院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