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裏的四合院(2 / 2)

怒梅臥獅抱鼓石

七拐八拐地走進一條小胡同,眼前的紅漆大門早已斑駁,門前最顯眼的就是一對一尺多高圓形的抱鼓石,雖然歲月侵蝕使上麵的花紋幾乎被磨平,但隱約看出雕刻的是幾種花朵,或梅或菊或桃,彰顯著昔日的做工精細。抱鼓石之上端坐著一隻威風凜凜的小獅子,衝著路人“齜牙咧嘴”。

指引、迎客、鎮宅

抱鼓石是大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和裝飾部件,抱鼓石上通常雕刻著各種圖案,雲頭、回紋、如意頭、八卦圖、太極圖。常見的植物中有梅、竹、菊、牡丹、荷花、鬆、柏等;動物有鹿、獅子、羊、魚、鳥、蝙蝠等。而龍和虎是沒有人敢雕的,那可是皇家專有,即使是再富甲一方、澤被鄉裏的商賈士紳也是不敢冒著掉腦袋的危險刻上一隻。

當年,民宅的門前幾乎都有抱鼓石,而以雕刻石獅的居多,有的時候,上麵的小獅子還能拿下來。

阻外護內高影壁

看過了門前的石鼓,看過了大門上方雕著雲字頭的神路板,推開紅漆大門,踏過青石門檻,自然會有門房攔人,門房從懶凳上站起來,抬眼讓來客通名,再稟報老爺。過了門房這一關,眼前也並不是古色古香的宅院,而是一座巨大的影壁。門雖是開了,但卻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麵,不讓人欣賞真切。在大門裏麵的影壁,其地位與大門同等重要,宅人出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座壁麵,因此也是著意裝點的重要部位。

為了取吉祥之意,影壁上的圖案自然也要精雕細刻,天津老百姓喜歡福祿壽喜、四季花草、歲寒三友,於是影壁的中心,成了最好的祈福的地方。“鴻禧”、“迎祥”、“迪吉”、“戩轂”等字也在影壁上熠熠生輝。

平升三級屋簷頭

在門房向內通傳的時候,可以仰頭看一看這大宅院的飛簷,在屋麵的簷口部分,也有非常精美的雕刻,高級四合院住宅,每根磚椽的椽頭上麵都有精細的雕刻。老宅子中,連下水道的口兒都要雕上雲字頭,又何況是屋脊簷頭呢?

最上邊挨著瓦簷處,高高在上最為顯眼,恰是磚雕藝術顯能的地方,因而多做立體浮雕。花樣有多種,既有動物浮雕(工人稱為會喘氣兒的),也有花卉蕃草。下邊還要做上盤頭等線腳,最下邊多半用做一個小花籃為這一組花雕墊底。因為是大門,人們不光能看見正麵,而且能從兩側看到側麵,這側麵也不能馬虎了事。於是也用磚雕出柿子、如意、萬字等花樣,並帶有“事事如意”、“萬事如意”的祝願。

就連屋脊上也有說法,有的在清水脊上來一個壓脊大福字。再複雜一些的,在屋脊上雕上一個花瓶,花瓶中插著三個方天化戟,中間的是整戟,兩邊的則是半個戟,取諧音“平升三級”之意。

精雕細刻花門窗

終於進了宅院,門窗上的雕刻更是讓人目不暇接。中國傳統建築的門、窗及其附屬檻框,多為木質。於是門楣、門框、窗框上的精致木刻便出爐了。人們用蝙蝠的形象象征幸福,用壽字或桃子圖案寓意“長壽”,用磬(古代一種樂器)的圖形寓意“喜慶”或“慶賀”,用梅、蘭、竹、菊圖案借喻清高和超凡脫俗,寓意“君子”,用牡丹、玉蘭表現高雅富貴,用葫蘆、石榴、葡萄比喻多子多孫……等等。將如上幾種圖騰圖案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可表現各種各樣的題材,如,用蝙蝠、萬字壽字組成“萬福萬壽”圖案;使蝙蝠(或佛手)、葫蘆(或石榴)、桃(或壽字)組成“多子、多福、多壽”;用萬字、柿子、如意組成“萬事如意”,在花瓶內插上月季花(或四季花),加上鵪鶉,表現“四季平安”;蘭花、靈芝表現“君子之交”,芙蓉、牡丹表現“榮華富貴”,葫蘆或石榴或葡萄加上纏枝繞葉,表現“子孫萬代”……

遮陽庇蔭夏天棚

大街上赤日炎炎,汗流浹背,一進入宅院的天棚底下,立刻陰涼入脾,汗就沒了。天棚,也叫涼棚。天津有俗諺:“高搭天棚二尺五(高於屋頂二尺五)”。天津住四合院房的人家,一過端午節就開始找搭天棚的棚鋪了。

天棚用蘆席作平頂,覆於全院之上,十幾平方米,東西坡用蘆席封死,免得東照與西曬,透氣與通風全靠棚頂下南、北側的“活扇”,用繩子一拉,席卷而上,成為天窗;再加上影壁前的荷花缸水汪汪,石榴樹紅綠相映,一片天然,可謂“綠色工程”,別有一番清涼。夏夜,搬把椅子坐在天棚下,蒲扇輕搖,八仙桌上放一碗冰鎮酸梅湯,聽小孩子吵吵鬧鬧,看一家人說說笑笑,好一幅全家合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