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通向微觀世界之門(2 / 2)

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時增大視角的光路。物體在明視距離處,對眼睛所張的視角;如果物體足夠大,則它對眼睛所張的視角也足夠大,眼睛既看得清楚,又不感到疲勞。如果物體很小,所張的視角也就很小,為了看清楚,就要將物體移近,可以看清楚了,但由於此時物體位置比明視距離近,觀察時眼睛需要調節,時間長了,眼睛就會疲勞。在利用放大鏡來觀察時,適當地改變放大鏡的位置,使物體的虛象剛好落在明視距離處,這樣一來,不但視角增大了,而且觀察時眼睛還不需要調節,既清楚又舒適,這就是放大鏡增大視角的作用。

視角增大的倍數,在光學上稱為儀器的角放大率(或稱為儀器的放大率)。

對於放大鏡來說,由於被觀察的物體總是很小的,因而原來的視角和放大後的視角都是比較小的。

這就是放大鏡或顯微鏡目鏡的視角放大率。因為明視距離為250毫米。

放大鏡焦距為10~100毫米,所以放大鏡的放大率約為2.5~25倍。如果要進一步增大放大率,則設計製造的凸透鏡就要取更短一些的焦距,因而凸透鏡的球麵曲率就要做得更大,然而,用這樣的放大鏡來觀察物體,當某一部分看得清楚時,而旁邊的部分卻很模糊,也就是說,可以清晰地觀察的範圍縮小了。而且,焦距更短,或者說球麵曲率更大的透鏡,更加不易磨製得精確。由於這些緣故,一般放大鏡的焦距隻能是10~100毫米,因此,最大放大倍數僅能達到25倍。

放大鏡的放大率太小了,要觀察微小的物體,就需要有放大倍數更高的光學儀器。而顯微鏡的放大率,則比放大鏡高多了。

顯微鏡有兩組不同焦距的透鏡組,上麵對著觀察者眼睛的一組透鏡叫做目鏡,下麵對著被觀察的物體或樣品的一組透鏡叫做物鏡。目鏡的焦距較長,物鏡的焦距較短。目鏡與物鏡之間的距離,稱為顯微鏡的筒長。樣品放在載物台上,下方有一麵反光鏡,外來光線經反光鏡反射後,通過載物台中間的玻璃載片照亮樣品,因而能夠觀察得更清楚一些。

顯微鏡的光路係統,它的成象原理是這樣的:樣品放在物鏡下方,離物鏡很近,但由於物鏡的焦距很短,因而還是處於焦距之外。樣品通過物鏡而形成一個放大的實象。這個實象對於目鏡來說,仍然可以看成為一個物體,而落在目鏡焦距以內。這個物體通過目鏡又形成一個放大的虛象。這樣,物體先後經過物鏡和目鏡的兩次放大成象——一次實象放大,一次虛象放大,最後,虛象就成在明視距離處。最後形成的象與物體相比較,是上下顛倒、左右對調的。

顯微鏡將物體兩次放大,因而它的放大率比放大鏡的放大率要大得多。一個物體,不用顯微鏡觀察,而是放在明視距離處直接觀察。

物體經過顯微鏡兩次放大,虛象也形成在明視距離處。

明視距離是不變的數值,即d=250毫米,對於某個確定的顯微鏡來說,鏡筒長也是不變的數值,一般L=180毫米,這樣顯微鏡的放大率就是由物鏡焦距和目鏡焦距決定的了。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都是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而進行更換的。

目鏡即相當於放大鏡的放大率。也就是說,顯微鏡的放大率等於物鏡的放大率和目鏡的放大率之乘積。比如說,目鏡上刻有“16×”字樣,物鏡上刻有“25×”字樣,則顯微鏡放大率M=16×25=400(倍)。一般的光學顯微鏡的放大率,最高可達到3000倍。

顯微鏡的種類繁多,如生物顯微鏡、金相顯微鏡、雙物鏡比較顯微鏡、外科手術顯微鏡、大型工具顯微鏡、萬能工具顯微鏡、體視顯微鏡、雙目顯微鏡、掩模顯微鏡等等,現在顯微鏡已經發展成為光學儀器中的一個“大家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