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貝寧位於西非中南部,舊名達荷美。它東鄰尼日利亞,西北、東北與布基納法索、尼日爾交界,西與多哥接壤,南瀕大西洋,海岸線長125千米。全境南北狹長,南窄北寬,南部沿海為寬約100千米的平原,中部為海拔200米~400米波狀起伏的高原,西北部的阿塔科拉山海拔641米,是該國的最高點。沿海平原地區為熱帶雨林氣候,中部和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高溫多雨。
古老的貝寧文化
貝寧王國是一個地處西非幾內亞灣沿海地區熱帶叢林深處的非洲古國,在14世紀以前由埃多人建立,15世紀時已經相當強大,在16-17世紀時期達到全盛。作為中世紀形成的一個黑人王國,在貝寧王國存在的800年中,一直是非洲大陸發達的文化中心之一。貝寧王國以製作精美的牙雕、木刻以及銅和赤陶的雕塑等藝術品聞名,被世人稱之為“貝寧文化”。貝寧王國的青銅藝術正是在這種特有的文化氛圍中逐漸發展成熟,進而達到藝術的頂峰,成為貝寧王國文明的象征。
1580年,葡萄牙殖民者開始在貝寧沿海地區販賣奴隸。16世紀前後,貝寧出現了許多小王國和酋長國。17世紀初南部形成阿波美等王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該國淪為法國殖民地。1960年8月1日獨立,成立達荷美共和國。1975年11月30日國名改為貝寧人民共和國,1990年又改為貝寧共和國,簡稱貝寧。
首都波多諾伏
波多諾伏是貝寧首都,是貝寧第二大城市和國民議會所在地,曆史上曾是波多諾伏王國首邑。貝寧曆史悠久,波多諾伏是這個國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現在仍保留著十分濃厚的古非洲城市的風貌。這裏保留著一些古老的建築,如人種博物館、民俗學博物館、國立圖書館和國家檔案館等。該市及其附近地區出產的手工藝品,如銅器、木刻、骨雕、編織等獨具風格,馳名國內外。
在波多諾伏西北的105千米處,還有一個聞名非洲的遊覽勝地--阿波美古城。那著名的阿波美王宮、國王陵寢與王妃墓至今仍保存完好,而由王宮修葺改建而成的阿波美曆史博物館為西非地區文物史料保存最完整的曆史博物館。
波多諾伏現與科托努同為貝寧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旅遊中心。
雕刻之鄉
貝寧王國的藝術突出表現在雕刻方麵。貝寧雕刻是世界藝術中的典範之一,可與希臘羅馬的雕刻媲美。1280年,為了幫助貝寧用青銅鑄造雕刻品,伊費(今尼日利亞西南部)國王派鑄工專門傳授這種技術。貝寧王國從伊費獲得鑄造術之後,在貝寧城建立起青銅鑄造作坊。伊費雕刻對貝寧的影響頗大,甚至有些作品好像是直接臨摹的。13世紀以後,貝寧匠師承伊費衣缽,掌握了高超的藝術技巧,雕刻很快超過了伊費,並作出獨特的創造。
貝寧雕刻包括銅雕、牙雕、木雕等,這類雕塑大都采用失蠟法鑄造,裝飾在宮殿的立柱和橫梁上,圖案有的是讚美國王至高無上的權力,有的是記錄貝寧宮廷生活和典禮儀式,向全世界展示了古代非洲高度發達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