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棉花之國 -- 埃及(1 / 3)

尼羅河養育的國土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地跨亞、非兩洲,大部分領土位於非洲東北部。埃及是典型的沙漠之國,因為除了土壤肥沃的尼羅河大峽穀和三角洲地區,其餘96%的地區都是沙漠。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薩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壩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納賽爾水庫。全境幹燥少雨,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地中海型氣候,其餘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幹燥,沙漠地區氣溫可高達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毫米。

根據自然條件的差異,一般把埃及分為四個地區--尼羅河流域及尼羅河三角洲地區、西部沙漠地區、東部沙漠地區和西奈半島地區。開羅以南是尼羅河綠色長廊,一般稱為上埃及。開羅以北稱為下埃及。亞曆山大和塞得港之間是尼羅河三角洲的衝積平原,麵積約有2萬~4萬平方千米。過去,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給三角洲帶來了肥沃的衝積物。這裏是埃及古文化的發祥地,是全國最重要的經濟活動地區,埃及絕大部分人口集中於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埃及的耕地麵積僅占國土的4.5%,但耕作集約,一般種植一年兩熟或三熟的農作物,是非洲單位麵積產量最高的國家。主要作物有長絨棉、稻米、玉米、小麥、甘蔗和花生等, 尼羅河和沿海地區也盛產魚類。

最古老的王國之一

古埃及是世界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1萬年左右,生息在尼羅河兩岸的古埃及人開始由遊牧轉為農耕。公元前4000年,這裏逐漸形成了一些統一的國家,至亞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為止,共經曆了8個時期31個王朝的統治。

古埃及創造了人類曆史上最早的太陽曆。早在公元前4000年時,埃及人就已經把1年確定為365天,全年分成12個月,每月30天,餘下的5天作為節日之用;同時還把一年分為3季,即“泛濫季”、“播種季”、“收割季”,每季4個月。雖然這種曆法每隔4年便比天文曆落後1天,它卻是當時世紀上最佳的曆法。在古王國時期,埃及人觀察到當尼羅河開始泛濫時,天狼星清晨正好出現在埃及的地平線上,於是古埃及人將這一天定為一年的第一天。

古埃及的建築與天文學密切相關,許多建築中都隱含了一定的天文學知識。著名的金字塔就是如此,金字塔的四麵正對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胡夫大金字塔的北麵有隧道,可以進入金字塔的中心部位,由那兒眺望北方夜空,北極星正好映入眼簾。另外,獅身人麵像在春分日和秋分日這兩天,它的正麵永遠都正對著太陽升起的地方,千萬年不變。

古埃及人在數學方麵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們很早就采用了十進製記數法。現存的萊因特紙草和莫斯科紙草上,記載了不少埃及人的數學問題,雖然隻是片段,仍可表明當時古埃及人的數學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

古埃及的醫學事業主要表現在千年不腐的木乃伊上。當時的埃及人認為,人的身體是靈魂的安息處,要想獲得永生,就必須把屍體保存好。當時的法老們都為自己建造金字塔陵墓,用來保存木乃伊,而製作木乃伊在古埃及第一王朝之前就開始了。

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是世界上極為重要的一條國際航道,它連接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連接起來,大大地縮短了從印度洋進入地中海的航程。

早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的一位法老就曾經在尼羅河支流上開鑿過一條運河。到了公元8世紀,埃及出於軍事上的考慮,法老運河又被堵塞了。17世紀,法國人萊布尼茲首次提出開鑿蘇伊士運河的計劃,直到19世紀,這一計劃才變成了現實。1859年4月25日,在所謂“國際蘇伊士運河公司”的主持下,運河於北端的塞得港破土動工,1869年8月竣工,同年的11月17日通航。蘇伊士運河完工後,一直被英法兩國共管,埃及沒有絲毫的管轄權力。直到1956年,埃及總統納賽爾下令收回運河主權,蘇伊士運河才歸埃及人民所有。蘇伊士運河建成後,大大縮短了從亞洲各港口到歐洲去的航程。 100多年前,馬克思就把蘇伊士運河稱為“東方偉大的航道”。

開羅

埃及首都開羅橫跨尼羅河,氣勢雄偉,風貌壯觀,是整個中東地區的政治、經濟和商業中心。它由開羅省、吉薩省和蓋勒尤卜省組成,通稱大開羅。大開羅是埃及和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