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銅礦之國 -- 讚比亞(1 / 2)

銅礦之國

讚比亞共和國是位於非洲中南部的內陸國家,境內大部分地區為海拔1000米~1500米的高原,地勢大致從東北向西南傾斜。全境按地貌分為五個區域:東北部東非大裂穀區,北部加丹加高原區,西南部卡拉哈裏盆地區,東南部盧安瓜-馬拉維高原區和中部盧安瓜河盆地區。東北邊境的馬芬加山海拔2164米,是全國的最高點。

讚比亞境內河流眾多,水網稠密,水力資源非常豐富,主要河流為讚比西河,而被稱為世界七大自然奇觀之一的維多利亞大瀑布,就位於這條河上。剛果河是讚比西河的支流,發源於讚比西河的上遊,是讚比亞和剛果(金)的分界河。另外,盧安瓜河發源於讚比亞東北部山區,由東北向西南部穿過東方省全境,在讚比亞、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韋三國交界的邊陲小鎮--盧安瓜與讚比西河彙合後流入莫桑比克的卡堡拉巴薩湖。

讚比亞屬熱帶性氣候,因位於海拔1000多米的台地,因此濕度比較低,氣候也比起其他熱帶非洲國家涼爽。

讚比亞的自然資源豐富,其中銅蘊藏量多達9億多噸,約占世界銅總蘊藏量的6%,因而素有“銅礦之國”之稱。

獨立曆程

16世紀前後,班圖語係一些部族開始在讚比亞地區定居。16-19世紀,該地區曾先後建立過隆達王國、卡洛洛王國和巴羅茲王國。到了18世紀末期,葡萄牙和英國殖民者相繼入侵。20世紀初期,英國殖民者將這一地區命名為“北羅得西亞保護地”,並派駐總督進行直接統治。1953年,英國把南羅得西亞、北羅得西亞和尼亞薩蘭(現名馬拉維),強行合並為“中非聯邦”。然而由於三國人民的反對,1963年12月“中非聯邦”解體。1964年1月,北羅得西亞實行內部自治,由聯合民族獨立黨組成“內部自治政府”,同年10月24日正式宣布獨立,定國名為讚比亞共和國。

首都盧薩卡

盧薩卡是讚比亞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於國土中南部高原上,平均海拔1200多米。該市始建於20世紀初期,是隨著鐵路的鋪設而興起的。1964年讚比亞獨立後,定為首都。現在是該國的工商業中心和農產品的重要集散地。

這裏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多熱帶花草,環境優美,有“花園城市”的美譽。盧薩卡市內有很多銅製品建築:城市的議會大廈外牆用銅皮包成;獨立廣場中央有銅鑄的第三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紀念碑;市區西麵的自由廣場上有銅鑄的大型雕刻;國際機場候機室內陳放有重達16噸的銅礦石;而市內的公羅德斯公園和奧林匹亞公園以及附近的蒙達萬加植物園,都是該市的遊覽勝地。

卡裏巴湖

卡裏巴湖位於盧薩卡南端190多千米處。1938年,在讚比西河的讚比亞一側建成卡裏巴水電站,截流形成巨大的卡裏巴水庫,水庫大壩高128米,長127米,壩上路麵寬12米。卡裏巴湖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之一,它同時也是旅遊中心,湖區風光秀美,沿湖建有一些娛樂休閑的度假村,遊客可以租船在湖上泛舟遊覽、垂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