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默淵大陸由一位君主統一,定國號為秦。君主慕容氏愛民,百姓和樂,國家日漸富強,曆代君主更是積累下巨筆財富。
末位君主雖勤儉愛民,但生性過於懦弱,奸臣謀逆,貪戀著金錢和天下,帝國覆滅,末位君主將財富與傳國玉璽藏匿起來,致死不肯將這天下拱手送與逆臣。
當初隨先帝開創帝國的幾大家族紛紛出世,聯合眾人之力誅殺逆臣,朝堂內外一片腥風血雨,株連無數,所幸一眾人之力終還天下太平。
先帝僅存一幼子,年紀尚幼且聲望不足,世族新貴中難免有人起了異心,且世族曆經百年,本就根深蒂固,一些後人也不顧祖訓,妄圖染指天下。
幼帝聰慧,為暫且安撫大臣,將這天下分封給諸位功臣。唯有歐陽氏一族忠心耿耿,不肯受封,誓死輔佐幼帝。忠臣與賊子相互製衡,一時倒也相安無事,幼帝也在歐陽一族的輔佐下加快發展,短時間內成長為獨當一麵的君主,引得有不臣之心的藩王忌憚。
新帝深諳治國之道,深知“狡兔死,走狗烹”會令天下人寒心,於是倒也不急削藩之事。隻是帝王的勢力漸厚,天下盡在掌握,引得諸侯忌憚,江山從此穩固。而先帝留下的寶藏再也無人知曉其蹤跡。
時光飛逝,轉眼便到了了幾百年後……
開隆23年早朝,此時大秦朝堂之上一片壓抑,皇帝震怒,隨侍的太監及眾臣隻感到一片壓力,禁不住躬下身子,連連告罪。
“南方水患,朕撥了一百萬兩白銀,荊州知府上書說水患並不嚴重,怎到如今一月過去,還是哀鴻遍野,百姓流離失所,災民更是流落至京城!真是一群飯桶,朕要你們有何用!都給朕滾回去,退朝!”元帝怒極,說完便一甩衣袖,大步邁出朝堂。
堂下眾臣相視一眼,似是無奈歎了一口氣,也退出大殿。
當朝宰相歐陽軒德微微搖了搖頭,心想:“賑災撥發的銀兩,早在一路下發時便被各級官員克扣,真正到達水患災區的又能有多少呢,皇帝明知如此,今日這番姿態,怕是是希望有人上書貪官私自克扣災銀啊,
可是此舉必會牽連甚大,引起多方仇視,朝中各位大臣混跡官場數年,這點還是能夠想到的,可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又有誰願意出頭呢?皇上的期望恐怕要落空了。”微不可聞的歎了一口氣,歐陽軒德繼續往殿外走。
而另一邊,宰相府暖音閣,歐陽沐曦聽著屬下的彙報,不禁露出一絲冷笑,抬手一揮,暗衛瞬間消失,仿佛從來不曾出現過。歐陽沐曦心想,皇上倒是打得好算盤啊。
倘若以父親之前剛正不阿的性格,恐怕是會第一個站出來,可這些年皇上所為實在是傷透了父親的心,父親不再似從前那般為皇上是從,反而暗中擴大自己的勢力,為家族多添幾分保障,為的就是有一日,災禍降臨到歐陽府時,家人能安全逃生。
父親不似剛入士時那般出風頭,也不會在皇上昏庸時冒死諫言,而是默默做好本分工作。歐陽府這些年也不曾舉辦過豪奢的宴會,在上流社會的圈子裏一直保持低調,全國上下,從百姓到官吏,皆誇讚父親是一名好官,
可即便如此,皇上還是對歐陽府殺心不減,不過沒有找到適當的理由罷了。今日這事,如若嚴查,勢必牽扯極多且難以根除,父親這時出頭,皇帝不僅不會感激,反而會因此怪罪父親的處置不當,進而牽扯整座歐陽府。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歐陽家酣睡臥榻之側多年,皇帝又怎會放過。
這些年不光是父親,在父親默許下,自己也暗中積攢了不少勢力,但還是遠遠不夠,若皇帝想要誅滅歐陽一族,她不介意讓這天下易主!
作為歐陽府,本身就有巨大的財富,數百年的積累傳承更是讓歐陽一族的嫡係子弟從小便受到良好的教導,運籌帷幄,文韜武略,更是不在話下。隻不過表麵上並非如此罷了。
哥哥歐陽沐風是相府嫡子,是更這一輩歐陽一族最傑出的子弟,可也隻得偽裝成個文弱公子。自己是歐陽府大小姐,因是女兒身,賢淑沉靜倒也不會引皇帝忌憚,所以自己雖然暗中有勢力,可明麵上用不到太多偽裝,反而比大哥輕鬆一些。
有誰知道,叱吒江湖的暗影宮宮主會是一位足不出戶的大小姐呢。
這朝中有多少人對父親的職位虎視眈眈?皇上對曆代在朝擔任要職的家族大都起了除之而後快的心思,提拔不少新貴,欲與世族對抗。各方勢力也明爭暗鬥,皇帝也不製止,隻待收漁翁之利。
可皇上未免想得太簡單了,朝中的不和諧是會動搖國之根本的,更別提此時南方大理,北方大冥都意欲謀反的情況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