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歲那年,我跟一個同學打架,誤使另外一個同學冒了紅。我就讀的那所離家很近的中學說什麼也不要我了,父親隻好把我送到四十裏外的一所中學讀書,想讓我混完畢業證後,回家種地。
有一次,我放假回家,媽媽特意拿出來一小塊臘肉,給我炒著吃。那時候家裏很窮,肚子都填不飽,一年到頭很少能吃到這樣的美味。我隻知道,家裏鍋台後那個小壇子裏,常年存著一塊臘肉。不過,隻有在來客人的時候,才可以拿出一小塊來給客人享用,平時煮菜是舍不得放的。
弟弟在旁邊眼巴巴地瞅著說:“媽媽為了給你湊學費,把那頭小豬殺了。我們猛吃了一頓後,就把肉全賣了。這是媽專門給你留的,沒讓我動。哥你快吃吧,好香好香的,我不饞,我不想吃。”在母親的監視下,在弟弟的注視下,我勉強夾了一塊放進嘴裏。那哪還是什麼肉啊!又死板又硬實,像木柴片子一樣。母親已經給我留了好久好久,弟弟也惦記了好久好久。我趁媽媽不注意,塞給弟弟一塊。他直說:“好吃,好吃。”我的心一酸,淚水蓄滿了雙眼。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有了一種衝動:自己長大後,絕不能再過父母這種苦日子,爭取每天都能吃上新鮮的肉!後來我學習倍加努力,終於考上了大學,有了舒適的工作,不但每天能吃上肉,而且還變著花樣吃。
前些天,我打電話給在石家莊當醫生的弟弟。他也考上了大學,過著比我還好的生活。“還記得咱老家鍋台後那個小壇子嗎?”我問。弟弟笑了:“當然記得!小時候,那壇子可是勾著我的魂啊。我就盼著長大以後,天天都能吃上臘肉。是那壇臘肉引著我,才考上大學的。”我的手一顫,沒想到他與我有過同樣的“理想”。
其實,改變人生的,往往是這種最不起眼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