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之“韜”,與“弢”字相通,原為“弓套”之意,含有深藏不露之意,引申為謀略。《六韜》分為《文韜》——論治國用人的韜略,《武韜》——講用兵的韜略,《龍韜》——論軍事組織,《虎韜》——論戰爭環境以及武器與布陣,《豹韜》——論戰術,《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所以叫做《六韜》。該書是以周文王、武王與薑太公對話的形式寫成的,內容豐富廣泛,涉及戰爭觀、戰爭謀略、作戰指導和軍事人才思想等多方麵。《六韜》的問世,充實了我國軍事理論寶庫,標誌著我國先秦軍事思想體係的進一步發展和成熟,在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外,《六韜》裏體現的一些軍事戰略思想也可以從企業文化角度進行詮釋,這些觀念對當代企業文化管理有很好的借鑒。
以人為本,收攬人心
《文韜》中,周文王問薑太公如何才能使天下人誠心歸順,薑太公答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天有時,地有財,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義也。義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惡死而好生,好德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講的就是能與百姓共享天下之利的人,就能取得天下,就能使民眾歸順他。
這種思想對一個企業的領導者有很深刻的啟示和引導作用。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企業如果能夠以人為本,創造出滿足員工多重需要的企業文化,並能用它的“軟約束”來調節各種不合理的需要,則會使企業成員在內心產生一種高昂的情緒和奮進的精神。這種積極向上的理念及行為準則,將會形成強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驅動力,成為員工自我激勵的一把標尺,使員工在工作中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它使全體員工在企業的使命、戰略目標、戰略舉措、運營流程、合作溝通等方麵達成共識,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企業人際關係的和諧性、穩定性和健康性,從而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
在得人心方麵,中國平安是一個很成功的範例。公司有條不成文的規定,即工作期限滿10年的員工,是公司的終身製員工,不得開除,從而打消了老員工對失業的顧慮。無論是部門經理還是普通業務員,甚至是臨時工,隻要有出色的業績,就可以授予“嘉獎令”,同時參加每個季度一次的團體旅遊,可以帶家屬,費用全部免單,從而調動了大家工作的積極性。正是基於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中國平安在20多年的時間內從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發展壯大為國內保險業的領軍人物,並於2007年成功上市。
賞罰分明,一視同仁
《六韜·賞罰第十一》論述的賞信罰必就是誠信,誠信可以暢行於天地,上達於神靈。
《六韜·將威第二十二》指出:“將以誅大為威,以賞小為明,以罰審為禁止而令行。故殺一人而三軍震者殺之;賞一人而萬人說者賞之。殺貴大,賞貴小。殺其當路貴重之臣,是刑上極也;賞及牛豎、馬洗廄養之徒,是賞下通也。刑上極、賞下通,是將威之所行也。”主將以誅殺地位高的人來樹立威信,以獎賞地位低的人來體現明察,以嚴明懲罰來做到所禁必止、所令必行。能誅殺那些有權有勢的人,說明刑罰能及於最上層;能獎賞到牛僮、馬夫等地位卑微的人,說明賞賜能達到最下層。也就是對眾人一視同仁,這樣主將的威信能夠貫徹上下了。
從企業文化的角度考慮,它可以督促企業中的每一個成員能夠自覺維護和發揮企業文化鼓勵向善的實用功能,讓企業文化實現一脈相承的正義延續,為企業員工恢複賞罰分明的公平意誌。和獎勵機製一樣,懲罰機製同樣需要付出管理成本,比如監察的手段、人員、機構設置以及對員工懲罰之後的後續工作等,都必須有一套嚴謹的規範製度。而且,相比獎勵機製,更應把握尺度和程度。任何懲罰,都必須以製止不當行為為限,必須遵守合理、合情、合法的原則。如果員工的任何錯誤都意味著非常嚴厲的處罰,則會導致企業輕則士氣下降,人人離心,重則麵臨法律風險和社會形象問題。要在企業內塑造一種“賞罰分明、一視同仁”的企業文化氛圍,企業一方麵要鼓勵員工行使自身的權利和義務,以合理化建議等正常渠道完善懲罰製度,積極尋找更多替代懲罰的其他辦法;另一方麵,更要重視激勵型管理機製。隻有當員工深刻感受到不違規帶來的好處,才能真正理解、認同對違規的處罰,從而減少反感,多了“我認罰”的坦然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