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說,地不分東西南北,凡有人類生活的地方,就有華人的身影。話雖有玩笑的成分,但當前華人遍布世界各地,卻也是不爭的事實。紮根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他們的生活狀況如何?他們的情感世界怎樣?他們的所思所想何在?……要找到這些答案,閱讀他們以母語寫下的文字無疑是最好的方法之一。誠然,並不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華文創作,但在一些主要的國家和地區,華文創作幾十上百年來一直薪火相傳所結出的果實,顯然也是令人矚目的。遺憾的是,因為多種原因,國內的讀者多年來對海外的華文創作了解甚少。尤其對廣布世界各地的華文微型小說這一重要且具代表性的文體,更隻是偶窺一斑而不見全貌。“華文微經典”叢書的出版,可謂彌補了這一缺憾。
海外的華文微型小說創作,主要分為東南亞和美澳日歐兩大板塊。兩大板塊中,又以東南亞的創作最為積極活躍,成果也更為突出。東南亞華文微型小說創作興起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各國在時間上又略有先後。最早開始有意識地從事微型小說的創作,並且有意識地對這一新文體進行探索、總結和研究,而且創作數量喜人、作品質量達到了一定藝術高度的,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稍後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是泰國,再後是菲律賓和文萊,再後是印度尼西亞。在發展過程中,各國的創作曾一度因具體的曆史原因而存在較大的差距,但這一狀況在近十年來正日益得到改善。
美澳日歐板塊則因創作者相對分散,在力量的聚集上略遜於東南亞板塊。不過網絡的發展正在彌補這一缺憾,例如新移民作家利用網絡平台對散居各地的創作進行整合,就已顯現出聚合的成效。
新移民的創作是海外華文微型小說創作中近十多年來湧現出的一股新力量。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作家對當地文化和生活的日漸融入,其創作已日漸呈現出新視野,題材表現也開始漸漸與大陸生活經驗拉開了距離,具有了海外寫作的特質。
以上是對海外華文微型小說發展的一個簡單梳理,而“華文微經典”叢書的出版,正是對這一梳理的具體呈現(為避免有遺珠之憾,叢書也將有別於中國內地寫作的港澳地區的華文微型小說寫作歸入其中)。通過係統、全麵、集中的出版,讀者不僅可以得見世界範圍內華文微型小說創作風姿多樣的全貌,更可從中了解世界各地華人的文化與生活狀況,感受他們濃鬱的文化鄉愁,體察他們堅實的社會良知,深入他們博大的人文關懷,觸摸他們孜孜不懈的藝術追求。書籍的出版是為了文化和文明的傳播與傳承,我們希望這一套叢書能實現一些文化擔當。我們有太長的時間忽略了對他們的關注,現在是校正這種偏差的時候了。這也正是叢書出版的意義和價值之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