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很熟悉的發明家愛迪生曾說過:“有很多我自己認為對的事情,通過一番實踐,才知漏洞百出。由此,所有事情,不管大小,我都不能過早下定論,而是要經過一番思考與實踐才可以確定。”
可在現實生活裏,人們常常會發現有些人在決定一件事情時,總是十分草率,當自己這樣做的時候,是否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當出現嚴重後果後,又會後悔不迭,給人留下一種魯莽毛躁的印象。假如他能在遇事時多做考慮,細細權衡,固然並不能保證他必定就會成功,可他的成功率很高,也就不至於給人留下不穩重、不可靠的印象。
所有人的未來都無法預知。因此,很多事情的成功與否取決於你在完成這件事的過程裏,你是謹慎小心、還是十分毛躁。之所以有些人失敗,是由於敗在做事之前缺乏思考。他們對事情的考慮不夠全麵,隻為了做得快。成事快,結果敗事也快。而那些頭腦清醒的人在經過周密考慮以後,才能采取行動,並且從頭到尾都非常地小心翼翼。因此,他們能取得成功也不是大驚小怪的事。
一位報社的記者,受上司之命去采訪一個事件。原本這次采訪工作十分困難,當上司問他有沒有問題的時候,這位記者卻不假思索地拍著胸脯回答說:“沒問題,我能行,包你滿意!”
可是,過了三天,還沒有什麼動靜。上司追問他進展怎樣,他才老實地說:“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當著他的麵,上司固然沒說什麼,可對他的印象早已大打了折扣。就認定他是一個做事草率的人,而且開始對他有了反感。因為他工作的延誤,導致整個部門的工作都不能正常完成。之後,隻要有非常重要的工作,上司就再也不敢委任於他了。
這就是典型的在做事以前,欠缺考慮、魯莽行事的下場。假設他當初在上司交給他工作的時候,仔細思考分析一下它的難易性,接著明確地告訴上司,並提出比較好的采訪方案,即便晚了幾天,上司也能夠理解的。然而他沒有那麼做,隻是為了討好上司,輕率地沒做任何考慮就答應下來,最後才落得工作沒做好而又被冷落的後果。
當你遇到困難或是問題難以一時決定的時候,就不能盲目行動,而是應仔細地思考慎重研究一番。等你對這個問題分析透徹,並且也充分地掌握了方法時,再做決定也為時不晚,因為這時你已經無所顧忌了,能夠專心地解決問題了。
做一件事,成功或者失敗,取決於你對這件事的實際情況的了解程度。切記不能在對事情完全摸不著頭緒時,便急躁不安,草率行事。在很多時候,遇事多加考慮,大則能夠避免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差錯,小則能夠避免很多根本就不會出現的麻煩。
在想事的時候,還要注意思維層次中的積極與消極成分,思維積極的人遇事想辦法,消極的人遇事總是先抱怨,先發泄情緒。從思維的層次上而言,消極的人在遇事時就會不顧他人的考慮,先把自己的情緒發泄一番,以至於有時在遇事時,就出現頭大,茫然不知所措的情況,具體操作起來就隻有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或是隻解決眼前問題不顧將來,以至於為將來埋下更大的隱患。
可是積極的人,遇事總是能對事情做一個全麵的考慮,把問題的曆史與原因都要先了解地很清楚,並把現在與將來也一並算進去,隻要是可以造成問題的所有細節都做一個很清楚地了解,而且能夠係統性地提出解決的方案,直到自己有把握把這個問題解決的時候,才做出行動。這是思維層次所引發的問題,想要提高思維層次就要把思維當做是一種生活習慣,在不斷思考裏提高自己的力量。
可是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在接受某個任務、某個工作安排,或是答應幫別人做事的時候,有思考習慣的人總是能回答對方說:“這事兒,讓我先考慮會兒。”
有位家庭主婦,她的朋友介紹她到某個銀行去存錢,這個主婦就對她的朋友說:“這家銀行的信用怎樣我不了解,讓我先考慮一下好嗎?”
利用考慮的這段時間,這位主婦有針對性地搜集關於這個銀行的信息,並在一個聚會上碰到了這個銀行的董事長。主婦看出這個董事長精神不振,不是一副事業得意的模樣,主婦從這個小細節裏,就知道了這個銀行不景氣,所以把錢存進了另外一家銀行,事後沒多久,朋友介紹的那家銀行就倒閉了。
假設這位主婦遇事不思考,輕率地聽取朋友的話把錢存進那家快要破產的銀行,其後果就可想而知的。
遇事多留一個心眼,多考慮一段時間,尤其是當你碰到自己拿不定主意的事情,要先問問自己:該考慮的問題是不是已經都想到了呢?是不是還有哪些遺漏沒有想到呢?這件事是否可行的……在對待問題的時候,要做出理智地選擇。隻有如此,你才可以事事遂意,才會成為一個成熟穩重的人。
智慧點燈
我們遇事有必要冷靜,以免後果不可收拾。遇事三思而冷靜,會不至於我們重頭開始,更甚者希望人生重來再一次地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