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一個文思敏捷、出口成章、相貌也頗為俊秀的書生,此人本應有所建樹,隻因性格玩世不恭、行事放蕩不羈,經常做詩來取笑別人,結果落的個充軍發配的下場。
有一天,書生來到大街上,瞧見前麵來了一位如花似玉、衣著華麗的姑娘,當即高聲吟道:“遠見一嬌娘,金蓮三寸長,何故這般小……”
古時女子美不美,家世好不好,通常都以腳的大小來衡量。此時,姑娘聽到有人稱讚自己“腳小”內心暗自高興,隨即停下腳步想聽聽接下來的讚美,年輕人見狀,頑性又起,接口說“橫量”。
姑娘聞聽此言,頓時覺得自己被羞辱,於是一紙訴狀告至衙門。
縣太爺將書生抓來審問。見書生相貌堂堂,又是附近遠近聞名的才子,出於惜才,縣太爺給書生一個機會,令書生在七步之內作一首好詩,並向姑娘賠罪,即可無罪釋放,否則就杖打八十。
書生聽後,覺得這真是太容易了!於是當堂走了三步即高聲吟道:“古人讚東坡,今人誇西坡(縣太爺名字叫蘇西坡),這坡比那坡……”
縣太爺非常崇拜蘇東坡,所以給自己取名蘇西坡,如今有人將他與蘇東坡相比,當然令他大喜過望,於是催促書生接著說,書生見狀,頑性又起,答曰:“差多!”
縣太爺聽後,自己比東坡差多,這等羞辱,如何能容忍!於是怒判:“充軍襄陽!”這下才子真是自食其果了,可見玩笑話要甚說,尤其是侮辱人輕蔑人的話,更應慎重。
在充軍押解那天,他舅舅給他送行。書生自幼父母雙亡,全由舅父一手撫養成人。舅父今見他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於心不忍,遂悲從中來。他老淚縱橫的說:“平日告訴你不要胡言亂語,你偏不聽,這下可好了,充軍襄陽!你叫舅舅如何跟你死去的娘親交代啊?”
此時,書生也後悔不已,悲從中來,鼻子一酸,隨之吟道:“充軍到襄陽,見舅如見娘,兩人雙流淚……”
舅父聽後更加心疼地歎道:“哎,你這麼優秀的人才,真是……唉!”
結果書生玩劣之心不改,續接道:“三行。”原來他舅父年輕時打獵瞎了一隻眼睛,平時非常忌諱有人說他“獨眼”。此時聽到書生的話,當場氣暈過去了。
再好的才能,也比不上說對話、辦對事。
人有一張嘴,除了咀嚼食物辨別滋味外,它的最大功能就是說話。正常人誰不會說話呢?但人與人不一樣——有的人說起話來有板有眼,有根有據,讓人聽了感覺舒服,能夠信服;有的人說話丟三落四,東扯西拉,聽者通常是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有的人說話丁是丁,卯是卯,好是好,壞是壞,不誇大,不縮小,對上不卑,對下不亢,是問題講清,可謂一片真心可對天;有的人說話阿諛奉承,欺上瞞下,頤指氣使,好人可以說壞,壞人可以說好,大事可以說小,無事可以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