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一種賭博遊戲叫做鬥雞。當時各國的宮廷裏都非常流行這種遊戲。那時侯沒有什麼娛樂,而那些帝王將相們,吃飽喝足以後,無所事事,於是有人想出了這個法子來消磨閑暇的時光。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國王愛好鬥雞,他雖然也飼養了很多鬥雞,但都因為馴養得不好,總是失敗,這令他感到很沒麵子。於是有大臣便建議楚王張榜招募馴養鬥雞的能手。
紀沽子是一個馴養鬥雞的專家,遠近聞名。他見到黃榜,便應召前去給楚王馴養鬥雞。
十五天後,楚王就迫不及待地催問說:“馴養成了嗎?”
紀沽子回答說:“還不行。這雞沒有什麼本領卻非常驕傲,仗著傲氣,躍躍欲試。”
又過了十五天,楚王又追問:“怎麼樣?現在可以了吧?”
紀沽子說:“還不行!它聽到其他雞的叫聲,見到其他雞的影子,反應得非常迅速。”
楚王莫名其妙,反問道:“怎麼,反應迅速不好嗎?”
紀沽子說:“反應迅速,說明它取勝心切,火氣還未消除。”
這樣子又過了十五天,楚王再一次追問道:“怎麼樣了?現在難道還不成嗎?”
紀沽子說:“現在行了。無論遇到什麼突然情況,它都不驚不慌,一副呆頭呆腦的樣子,好像木頭做的雞,它已具備了鬥雞的一切條件了!別的雞雖然鳴叫著向它挑釁,但它好像沒聽到似的,神態自若,毫無變化。別的雞看到它這副模樣,沒有敢與它鬥架的,遇到它掉頭就逃跑了。”
於是楚王把這隻鬥雞帶到鬥雞場上,果然每鬥必勝。
這個故事意在表達成功之道在於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有的時候,勝負成敗的關鍵就在於大智若愚,遇事冷靜自持。
那些非常有學問和修養、心裏明白的人,很多人表麵上卻顯得非常愚鈍,既不與人勾心鬥角,也不用心算計。正因為這樣,一些無知的人反倒取笑他們,在背後議論他們,並且自以為是。
其實,但凡頭腦聰明,心中有大智慧的人,多數都胸襟豁達、胸懷坦蕩、明事理、辨是非。他們對於身邊瑣事一目了然卻很少處處耍心眼、鬥心計。他們從不因雞毛蒜皮的小事與人斤斤計較。所以,他們心中總是平和安逸的,行為也非常超脫。類似“絕聖棄知”。
而總是那些隻有一點點小聰明的人卻恰恰相反。他們喜好察顏觀色,見縫插針,無孔不入。他們長於勾心鬥角,雞蛋裏可以挑出骨頭,沒有事兒也能找出是非來。這種人要是談大道理,便氣勢洶洶,咄咄逼人;具體做事時,則婆婆媽媽,絮絮叨叨,沒完沒了。
有的人善於偽裝,表裏不一。見人一臉笑,一副慈眉善目,當麵非常熱情,也很講義氣,但背後卻在設陷阱,說朋友是非;有的則將心思埋得不露蛛絲馬跡,讓人覺得他高深莫測。
這樣的人,表麵上總給人以城府很深的感覺,但內心裏卻非常虛弱。遇到大危險馬上六神無主,或犧牲朋友以求自保,或者神情恍惚,惶惶不可終日。因為他們心目中隻有自己那耿耿於懷的私利。
這種人一但得勢,他們就非常猖狂。他們發動進攻時,就像利箭一樣迅速、猛烈。因為,他們時刻都在窺伺他人的紕漏,以求滿足自己的進攻欲和征服欲,並使自己得到好處,他們總是在隨時隨地尋找機會,來證明自己聰明、有水平。他們要留神什麼時,就像發過誓一樣,咬緊牙關,三緘其口。事實上,他們是在等待時機,以求於合適之時進攻他人。
我們從父母那裏得到自己的身體。應該自愛。別人也從他們的父母那裏得到身體,我們即使不愛別人,也應禮貌相待,同樣是人。我們應保持一顆感恩,善良,並且慈悲的心。若因逞強而處處樹敵,則遲早會吃苦頭。
智慧點燈
不因雞毛蒜皮的小事與人斤斤計較,我們的心胸才會豁達,才不會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失去讓自己活得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