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平
“李老師!李老師!彙款!彙款!美國來的!美國來的!”門衛的語氣全是驚喜。
郵差剛剛來過,門衛立刻在第一時間把喜訊通過他粗獷的喉嚨傳遞到我們小區的每一個角落。前幾天,門衛同樣用他粗獷的喉嚨傳遞過同樣的喜訊。他喊的是:“李老師!李老師!彙款!彙款!英國來的!英國來的!”
小區鱗次櫛比的窗戶裏便露出無數顆羨慕的腦袋。大家的眼睛全盯在通往門衛室的道路上。表情全是發自內心的羨慕和欽佩。就有父母情不自禁地開始教育孩子,說:“如果你能像李老師家孩子的一個小指頭,老子再苦再累當牛做馬都心甘情願!”
這時,從高樓的某一個樓道裏上氣不接下氣、步履蹣跚地跑出一個矮瘦矮瘦、彎腰駝背的小老頭兒。很快,從高樓的同一個樓道裏又上氣不接下氣、步履蹣跚地跑出一個矮瘦矮瘦、彎腰駝背的小老太。顯然,小老太沒能跟上小老頭兒的腳步。為此,她一邊緊緊跟上一邊嘀咕著一些誰也聽不清楚的責怪。但是,小老頭兒並沒有放慢腳步的意思。顯然,美國那邊傳過來的喜訊比起小老太的責怪要重要得多。
小老頭兒是我們小區大名鼎鼎的李老師,小老太是我們小區大名鼎鼎的趙老師。說他們大名鼎鼎,是因為他們有一雙非常出息的兒女。李老師趙老師是我們縣中學的退休老師。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他們的兒子考上了清華,女兒考上了北大。那個喜訊風傳在我們小縣城無疑像鬧地震。不久,女兒攻讀完碩士,兒子攻讀完博士。很快,女兒去了英國,兒子去了美國。據傳,他們的兒子在美國的什麼科研基地研究出了數十項成果,是名副其實的科學家。他們的女兒嫁給了一位富翁的兒子,現在執掌著富翁的財團。
於是,隔三差五,門衛就喊:“李老師!你女兒給你送鮮花來了!”
“趙老師,你兒子給你送水果來了!”
“李老師,你兒子給你送生日蛋糕來了!”
“趙老師,你女兒給你送的春節禮包!”
他們的兒女遠在英美,哪能遠涉重洋回來送一些鮮花水果生日蛋糕春節禮包呢?是用美元英鎊通過郵政禮儀公司送的。趙老師李老師的兒女出國後回來過一次,也隻在家小坐了片刻,他們的身後跟了很多市縣官員、董事長、總經理。兒女要在家陪上父母一宿,都讓市上的官員,生拉硬扯,接到了賓館的套房。
李老師的女兒兒子寄回多少美元英鎊一直是小區人們猜測不倦的話題。門衛懂什麼美元英鎊?門衛說:“多得很!多得很!”倒有不少小區的家長做著望子望女也像李老師他們兒女那樣出息的美夢,期望著有朝一日他們的孩子也像李老師他們的孩子一樣寄回來多得很的美元英鎊。我卻不相信李老師他們家有堆積如山的美元英鎊。因為他們穿的都是一些普通的衣服,吃的也是和我們在同一個菜市場上購買的差不多的物品,一樣乘公共汽車,就是雨天打一個的士也是偶爾奢侈。
獨獨有一天曝出一個大新聞才讓我大驚失色。原來是小區裏來了市上的記者,他們從蛛絲馬跡中尋到了李老師趙老師向希望工程捐了款。小區都震驚了,乖乖!錢多得隻有捐給希望工程了!那筆數字不吃不喝要多少年啊!
李老師趙老師到達門衛室的時候我剛剛帶著兒子從公園回來。我非常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能像李老師他們的兒女那樣出息得能夠遠涉重洋。我便一邊向兒子大講特講李老師他們的兒女如何如何的出息,一邊拉了兒子的衣袖快速地向李老師趙老師靠近,為的是抓住機遇向兩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專家請教。
李老師和趙老師正在嘀咕。他們不是嘀咕彙款單上美元的多寡,是抱怨今天的兒子和前幾天的女兒怎不在留言欄裏寫上片言隻語?他們甚至懷疑兒女是讓手下人完成的彙款任務。趙老師抱怨兒女已經好一段時間沒有打來電話。李老師說今晚一定要打電話問問。
我便十分坦誠地向兩位大教育家暴露了希望兒子出息成他們兒女那樣人物的美好願望,並希望得到他們的指教。
他們同時伸出一隻枯萎的老手,搖擺著,異口同聲地說:“不好!不好!”
我有些莫名其妙,都是鄰居,說說礙多大的事啊?
他們見我有些不高興,趕忙問我:“你是要兒女還是要出息啊?”
“這有什麼矛盾呢?”
他們說:“我們的兒女現在已經不是我們的兒女了。”
接著,我看見了一行行沉重的老淚,聽見了一聲聲沉重的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