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道是大唐盛世,卻不知這唐更是髒唐、亂唐。到了大唐乾符元年,普天之下各地州縣已經連年地生了水禍旱災,其中屬河南道最為嚴重,乃至於“麥才半收,秋稼幾無,冬菜至少”。天災已是如此,但自上一位皇帝唐懿宗以來,“用兵不息,賦斂愈急”,各州縣又不上言災情,瞞上欺下,致使“百姓流殍,無處控訴”,人惡也到了極致。值此天怒人怨之際,民間便有童謠唱道:“金色蛤蟆睜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
於是常年奔走江湖,販賣私鹽的王仙芝借此在濮州濮陽縣聚了幾千人,以吳俊才為軍師,以尚君長為大將,揭竿而起。他便憑著這一文一武,攪得天下動蕩,世人皆知。王仙芝的人馬一路上所向披靡,所到之處官軍節節敗退,不過一年時間,便打到了曹州。他便以曹州為據,在那裏修整,其人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其人馬號稱“草軍”,並傳檄諸道,斥責李唐吏治腐敗、賦役繁重、賞罰不平等諸多罪惡,希冀天下英雄豪傑群起響應。
江湖向來不沾官家之事,本來他們對王仙芝的造反並無興趣,不說李唐以前的漢代晉朝,單單最近幾十年裏,造反的事也有好幾起了,比如淮南道台州象山縣的裘甫,嶺南道桂州的龐勳……江湖中人見慣不怪,一個個的隻是冷眼旁觀,概不理會。
然而隨著王仙芝的一次次勝仗,漸漸從草軍裏傳出了一個消息,這讓觀望的武林、綠林都開始蠢蠢欲動。說是王仙芝帳下有個叫楚江開絕頂的武林高手,其武功已經登峰造極,朝廷連續派來暗殺王仙芝的人,全被他一人殺盡。這還不算,據說他至此都未用盡一招!不過,僅憑一個絕頂高手的出現並不能攪動江湖這潭死水,令江湖群雄悸動的是楚江開所展露出的武功是那絕跡了百年的“太白劍法”,便是這神鬼莫測的劍法令官軍及朝野高手對其束手無策。江湖中覬覦“太白劍法”的雖然大有人在,而真正掀動江湖波瀾的卻是這劍法背後的《青蓮訣》。
這《青蓮訣》傳聞是青蓮居士李白晚年飲酒邀月時,靈竅突開,神思忽至所創的一套秘籍,“太白劍法”隻是其中的一部分罷了。而隻此一部劍法便已令楚江開幾近無人能敵的地步,可想而知《青蓮訣》會有多厲害。據說這“太白劍法”是化詩句為招式,所以招數無窮無盡,變招又極多,幾乎沒有弱點。可惜李白在創出這絕世秘籍不久後,於夜裏泛舟江中,正值天上明月倒映水中,他因醉酒,錯把水中月當真,縱身入水撈月而死。李白死後,《青蓮訣》便不知所蹤。如今太白劍法時隔百年重現江湖,諸多江湖巨擘如何不會心有所動?
最早得到消息的自然是遍布大唐三百六十州的天下第一幫——鹽幫。雖然朝廷曆來對走私販鹽之徒格外地不容情,隻不過近年來內有暴動之憂,外有南詔之患,而鹽幫又蟄伏已久,朝廷便不大與其為難。
這時候,昔日吳郡早已經再次被改作了蘇州。在蘇州城西,是水色濛濛,煙波浩渺的太湖,湖中是連綿的青山,如潑墨般塗在了湖麵之上,那便是洞庭山了。洞庭山腳,太湖心處正是鹽幫的總舵所在。
鹽幫議事之處喚作“人生堂”。之所以取名於此,隻因古人一句:“天生曰鹵,人生曰鹽。”意思是說天然而成的叫鹵,人力而成的叫鹽。而鹽幫又是因鹽成幫,於是第一代幫主便把這“人生”二字取為廳名,暗蓄“人能勝天”之意。
這一日晌午時分,廳中議事,兩列椅子排成了兩條長龍,椅子上坐著的都是幫中長老、分舵舵主這樣的人物,而正中一把白色狐皮交椅高居上位,自然是幫主雷淵了。
底下一位舵主起身行禮問道:“不知幫主此次喚我等前來所為何事?”
雷淵一臉肅容端坐於大堂之上,朗聲答道:“今日召諸位舵主前來,是為我鹽幫出路之事。”
眾舵主聞言不知幫主所言何意,雷淵又道:“如今天下已亂,我綠林一脈沉寂太久太久了,也是時候再度攪動江湖了。並且那王仙芝出身於鹽幫。先師楊半湖是他半個師父,他便也算是我的師兄了。而今他起兵舉事,在江湖上發了檄文並且與我寫了一封書信,希望我鹽幫出入江淮一帶,與草軍南北呼應,諸位以為如何?”
底下眾人議論紛紛,又一個舵主起身,麵相粗獷,身材魁梧,搶在眾人之前先開了口,卻不談王仙芝:“不知道那姓楚的到底有沒有傳說中的《青蓮訣》啊,如果能搶到青蓮訣,就不用怕他娘的那些狗屁武林正派了。”
眾人紛紛點頭,這幾百年來,武林始終壓著綠林一頭,著實令鹽幫幫眾憋足了這口不甘的火氣。
雷淵將手一按:“那楚江開是李太白傳人應該為真,否則王仙芝怎會以區區幾千人便能長驅直入,拔城掠地?而且不僅傳出了“太白劍法”,還有太白劍,這劍在《兵器譜》上可是排在第六位。這楚江開劍法神兵具備,怕是已躋身於武林之巔了,我們不必與其為敵,況且草軍與鹽幫,可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