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
說起李白的這首《長幹行》,最有名的兩個詞莫過於“青梅竹馬”和“兩小無猜”。要是和現在的孩子說“竹馬”估計得到的隻能是一個個的問號臉,和他們說“木馬”或許還能得到點回應,說不定還會追加一句“我要坐電動搖木馬”。不過,子夜是知道“竹馬”為何物的,她雖未見過古時真正的“竹”馬,但每次提到“竹馬”,她的腦海裏都會回憶出現代版的“竹馬”,稱之為“木”馬可能更合適,一根1米左右長的木質杆子,一端的頂頭套著一個不知道用什麼材質做成的馬頭。男孩子們就這樣一手抓著木杆將其置於胯下,一隻手在空中揮舞著做出揚鞭的動作,雙腳則交替離地地蹦躂著向前,意味“騎馬”。
但要說到“青梅竹馬”和“兩小無猜”這兩個詞,子夜此刻腦海裏浮現出的是“集體舞”。這項能產生很多故事的活動,在子夜這裏得到的就是這樣的詮釋。
學校為什麼會組織大家跳集體舞這件事的開頭,子夜已經記不太清了。她隻記得那一學期在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周一升旗儀式上,大隊輔導員宣布“這學期三四年級的同學要跳集體舞”,具體的舞蹈內容則在那一周的體鍛課(全年級集體鍛煉活動課,子夜根據課程內容給的注解)上統一教學,然後再下一周起的體鍛課和午休時間就要開始安排學生們一起跳集體舞。至於為什麼隻有三四年級學,校方給出的解釋是一二年級為低年級掌握起來有困難,五年級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升學考試上不能分心。就這樣剛升上四年級的子夜他們很榮幸地參與到了這項活動中。
子夜他們所在年級的體鍛課是在每周的周二和周四下午最後一節課。
隨著周二的到來,班上對於集體舞的議論之聲也漸漸多了起來。一些個缺乏運動細胞的小朋友擔心自己手腳不協調會被笑話;一些個個性活躍的小朋友擔心會被安排在笨手笨腳的同學身邊;還有些個比較內向拘謹的小朋友則擔心會和異性手拉手一起跳……總之什麼樣的想法都有,千奇百怪,層出不窮。
“不會真的要和男生手拉手一起跳吧?”美佳問子夜。
“應該會有吧!我看到電視裏的集體舞都是男生、女生手拉手一起跳的。有的還要摟腰轉圈圈呢!”子夜也是毫無頭緒地猜測著。
“我才不要和男生手拉手一起跳呢!男生都很臭的。”
聽到美佳這番說辭,子夜並不意外,反而輕輕地吐了吐舌頭。美佳有點小潔癖,這是子夜和她相處了一段時間後便發現的。
那時候像麵巾紙、手帕紙、抽紙之類的物品還沒有普及,小朋友們都是隨身攜帶一塊手帕,需要擦手、擦灰、擦鼻涕,基本都靠這一塊小手絹。(因此還誕生出一項遊戲,名為“丟手絹”。不知道現在還有幾個小朋友會玩這遊戲?想到這兒,子夜又感慨了一把。)
子夜印象中第一次在現實生活中接觸到手帕紙(當時統一被叫做餐巾紙,不是餐館裏紅紅綠綠綠的那種,而是一小包一小包的紙巾)這類東西是在她升入初中後。那是一種在深藍色半透明包裝上印著透明英文字母“tempo”的手帕紙,1元一包,一包十張,奢侈的價格讓它一出現便成為了學生群中的高檔品。高昂的價格沒有阻卻住學生們爭相購買的熱潮,除了小孩子喜愛攀比的心裏因素外,還有就是獵奇心態。每次出現新鮮事物一般都會引發小孩子嚐試一番的衝動,一般衝動過後便會熱潮漸退。但手帕紙沒有。它的持續熱銷,在子夜看來,最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在於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場,手帕紙方便實用、幹淨衛生的特性,省去了手帕的二次汙染問題和洗滌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