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11年1月31日~1912年2月17日(農曆辛亥年)
4月29日:清華學堂在清華園開學,這是清華曆史的開端。
5月8日:清廷成立皇族內閣。
5月14日:長沙萬人集會掀起保路運動。
6月1日:江亢虎首次明確打出“社會主義”的旗號。
9月14日:上海光複,陳其美任海軍都督。俄國總理大臣斯托雷平在基輔被社會革命黨人刺死。
9月25日:中國同盟會會員吳玉章、王文傑領導四川榮縣獨立,為全川及全國的獨立先導。
10月10日:武昌起義打響第一槍,辛亥革命爆發,這一天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慶節。
10月30日:蔡鍔等於昆明起義成功。
11月1日:清廷任命袁世凱為總理大臣,組成清末第二屆內閣。
12月11日:“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誕辰。
12月29日:孫中山經香港歸國,十七省代表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
(二)1923年2月15日~1924年2月4日(農曆癸亥年)
3月1日:孫中山在廣州重新成立大元帥府,對軍隊重新做了部署。
5月5日:臨城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火車大劫案。
6月12~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
6月26日:紫禁城內的建福宮突然起火。大火燒毀房屋三四百間,損失珍貴文物不計其數。
8月2日:美國總統沃倫·哈丁突然死亡,死因不明。由卡爾文·柯立芝繼任美國總統。
8月3日:魯迅小說集《呐喊》由新潮出版社出版。
9月1日:將近中午,日本關東地區發生裏氏8.2級大地震。14萬餘人死亡。
10月10日:駐北京的十三國公使赴懷仁堂賀賄選總統曹錕就任總統。
10月20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辦的機關刊物《中國青年》在上海創刊。共產黨員惲代英、蕭楚女等擔任主編。
11月8~11日:希特勒在德國慕尼黑發動“啤酒館暴動”。結果失敗。希特勒被判五年徒刑,實際在獄中待了八個月。在獄中希特勒口授他征服歐洲的計劃,由魯道夫·赫斯寫成《我的奮鬥》一書。
12月9日:《國際海港製度公約與規約》簽訂。
12月27日:世界八大奇跡之一《埃菲爾》鐵塔的設計師左斯塔夫·埃菲爾去世。
1924年1月20日:在孫中山主持下,國民黨在廣州召開有共產黨人李大釗、林伯渠、毛澤東等參加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選舉李大釗為國民黨中央執委,國共合作,統一戰線開始形成。
1924年1月21日:列寧在莫斯科近郊戈爾基村逝世。為紀念他籌備出版《列寧全集》,並將彼得格勒改名為列寧格勒。
1924年1月25日:第一屆冬奧會在法國夏蒙尼舉行。
(三)1935年2月3日~1936年1月23日(農曆乙亥年)
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廢除《凡爾賽條約》中關於解除德國武器的條款,重新增兵,遭法國英國抗議。
5月4日:上海《新生周刊》雜誌因發表《閑話皇帝》一文,引發中日外交事件,史稱“新生事件”。
5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奪取瀘定橋,渡過天險大渡河,繼續二萬五千裏長征。
6月18日:中華蘇維埃政府主要負責人之一瞿秋白在福建長汀英勇就義。
7月17日:人民音樂家聶耳在日本藤澤市遊泳時,不幸溺水身亡。
8月1日:以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的名義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史稱《八一宣言》。
8月6日:紅十軍團軍政委主席方誌敏被國民黨當局殺害於江西南昌。
10月19日:中央紅一方麵軍到達陝北,紅一方麵軍主力長征結束。
11月28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和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表《抗日救國宣言》。
12月9日:“一二·九”學生運動爆發。
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陝北瓦窯堡舉行會議,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四)1947年1月21日~1948年2月9日(農曆丁亥年)
2月28日:台灣爆發“二·二八”事件。
4月14日:法蘭西人民聯盟成立,戴高樂自任領袖。
4月18日:蔣介石宣布改組國民黨政府,並擔任國民政府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