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有一雙皮鞋,10多年了一直舍不得穿。而真正穿起皮鞋是兩年前我和妻子接他進城的時候。爺爺今年70多歲了,不嗜煙酒,飯量極好,村裏人說爺爺超常的健壯、勤快。爺爺有一手精巧的編織手藝,編筐編糧囤編草鞋是他的拿手絕活,爺爺靠編織上街賣錢就能養活13口人。爺爺吃穿不講究,非常節儉,每年夏季他基本上都穿著草鞋幹活。我們全家都穿過爺爺編的草鞋,山上的草根、馬蓮,爺爺都能編出很精巧的很舒適的草鞋。小時候我穿著爺爺編的草鞋,翻山爬溝放牛趕羊挖草背柴。就憑爺爺編織掙的錢,我從小學上完高中又考上大學。臨走的那天,爺爺從窯炕上的土台上取出一個小包,裏三層外三層地打開,倒出一堆“鋼鏰兒”,樹皮般的臉一聳一聳地對我說:“娃呀,城裏人不穿草鞋,這些錢拿上給你買一雙皮鞋,好好念書,可別丟咱山裏人的臉。”我接過爺爺給我的那堆足能裝滿兩兜兜的“鋼鏰兒”,向爺爺深深地鞠了一躬,起程了。
爺爺不愧是編織的好手,上街賣的錢除家裏的開銷,我每學期都能收到爺爺寄來的1000元錢。我收到爺爺的錢心裏沉沉的,家裏的日子本來緊緊巴巴,還要寄錢給我。我盡最大的努力省吃儉用,盤算著給爺爺買點什麼以表孝心。那年暑期,回家時特意為爺爺買了一雙牛皮鞋,心想爺爺一生沒有穿過皮鞋,他一定會高興的。我美美地想,回到家裏,急忙打開背包取出為爺爺買的皮鞋,雙手遞給爺爺。可爺爺隻是淡淡的一笑,說道,娃呀,買這麼貴的鞋不合算,那不是咱莊稼人常能穿的。爺爺穿布鞋穿草鞋實惠,你帶上在城裏穿洋氣。我好說歹說爺爺怎麼也不穿,我心裏覺得有負他老。
開學那天,爺爺又拿出皮鞋,讓我帶上,我知道這是老人穿的式樣,我一個風流倜儻的大學生怎能穿出這等皮鞋,但又不好推辭。爺爺似乎明白了我的心思,很仔細地把那雙皮鞋用舊布包好,放在炕上的土台上。我每次回家幫爺爺幹活,無論割草種地,總是脫了皮鞋穿上爺爺編的草鞋,爺爺那山羊胡子一撅一撅的,是那麼的開心。記得有一次,我特意帶了一雙爺爺用細蘆葦根編的精巧的草鞋,被一位家在城市裏的同學發現了,他穿在腳上試了試,要用一雙皮鞋換,我笑了笑說送你好了。真是物以稀為貴,這位同學下雨時穿在校園裏吸引了好多目光,真像一件“工藝品”引人注目。
大學畢業後我分配在這個城市裏,成了家後我和妻子商量好,把爺爺接進城裏風光風光,讓他開開眼界。妻自然高興。忙乎了一天給爺爺買了套中山服,一頂呢子帽。妻說給爺爺買一雙皮鞋,我最了解爺爺,他不會穿的,就和妻買了雙小圓口黑布鞋,唯恐爺爺穿得不體麵進城大煞風景。我帶上妻和小女去鄉下接爺爺進城,爺爺見了城裏的我的妻子和小女問這問那,高興得三天三夜沒合眼。進城的那天,我和妻把爺爺從頭到腳精心打扮了一番,妻取出那雙布鞋要爺爺穿,可爺爺不穿,他從炕上麵的土台上又取出一個布包,裏三層外三層地打開,我以為爺爺又要取那些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鋼鏰兒”,我說還是留著您用吧,去了有花的錢。爺爺還是打開了,我才發現不是錢,是一雙很老很傳統的皮鞋。我這才恍然大悟,那是10年前給爺爺買的皮鞋。爺爺說,娃呀,這雙鞋我一直沒舍得穿,如今跟你頭一回進城,我要穿上氣派氣派。這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出乎我的意料。爺爺說,如今咱鄉下人也富了,城裏人穿啥咱穿啥。爺爺穿著笑著,還在屋子裏來回走了起來。此時我心頭暖融融的。看著爺爺那得體的中山服,黑色的呢子帽,妻又為那雙皮鞋擦了油,鋥亮鋥亮的。爺爺穿上皮鞋越顯得沉穩、健壯、和善了,樂得小女圍著笑個不停。
爺爺穿上皮鞋和我們進城了,我看出了生活在歲月中的演變,不斷以新的生機給予人們,但那穿草鞋的日子總不會忘記。爺爺盡管老了,我默默地祝福爺爺健康長壽,好日子還在後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