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在大氣格局的揮灑中保持著耐人尋味的精微,正符合徐悲鴻先生“致廣大,盡精微”的藝術精神。他還有一幅得意之作‘觀滄海’更顯精神。“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曹操的詞句,以如雷貫耳、盡顯王者的氣象,本身詩意的震撼力,給人以海納百川的氣勢,書寫時的激情更是一發而不可收,猶如在蒼茫歲月的洗禮後再度春山,將他的情感閘門全部打開,頃缸而出。本身的章草筆意給人以亙盤千古、霸氣十足的感覺。他獨到的筆墨工夫,手握一管柔毫,如刀削斧劈,危崖雕刻,厚重而不失靈動,造就一種橫刀立馬的大家風範,是難得的一幅佳作。
司空圖論詩列二十四品,“雄厚”居第一,“返虛如渾,積健為雄”何為“雄厚”。何為“積健”?曰:先有“積健”才有“雄厚”。就犁新而言,“積健”的過程,是他百煉鋼化做繞指柔的一個漫長的過程。所謂“厚積薄發”,才得以使他“雄厚”得十分壯觀,故而才有他書法望穿滄海的大家風範。
書法之外,犁新還致力於大寫意花鳥畫的研究。這源於他書法線條的功夫,他的畫具有筆撼墨沉的大氣象。先生常頌詩詞,偶有心得,佳句迭出,揮毫即書,更見神采。
2009年冬月,犁新外出采風專程來我處晤麵。老友相見,格外熱切。我有幸親眼目睹先生作書,提、拉、按、頓、旋、繞、側、逆,時而如太極浮雲,時而如蛟龍鬧海,功力之嫻熟,可見一斑。我為他的書寫情致折服。
犁新在書海中苦苦探索二十多個春秋,歲月之坎坷,人生之艱辛,不斷地打造著他筆下的東風芳雨翰墨情,經長期的砥礪磨合,終以不凡的書法成績登堂入室,成為中國書壇值得稱道的優秀書法家。他在不斷地重塑整合中完善著他的書法語言和美學思想。年輕的犁新以望穿滄海的胸襟弄潮翰墨,眼前的不盡是東臨碣石,還有他跋涉不完的翰墨春山等他翻越。我們深信,麵對高手林立的書壇,底氣十足的犁新會走出一道更加亮麗的人生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