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水清音心底湧(2 / 2)

老農的這句話,讓年輕的攝影家連連讚歎:“太妙了!太妙了!這簡直是藝術語言。”一個理性的藝術家,一個人和牛的藝術作品,在這寂靜的山坡上,構成生命交響的禮讚,通過老農、牛與攝影家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這荒涼落後封閉的窮山溝裏,到處生長著草叢、荊棘、樹木、牛羊,生長著小麥、玉米、高梁,生長著祖祖輩輩勤勞善良的勞動人民,像這樣的生活場景,在麟遊山裏隨處可見。劇中的老農勞動生活的另一側麵是他的精神生活。他喜歡看報紙看電視聽秦腔,家裏唯一的黑白電視機被兒媳婦占有,無奈之下,他在侄兒家看電視。因天黑回家時把腳崴了,幾十天不能下地幹活、放牛,遭到兒媳辱罵,想看報紙卻全部放在村長家裏,無法看到,就是看也被糊了牆,且被倒糊著,頭須彎下去才能看。通過這些細節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出山區人民群眾在艱苦的勞動之餘,是多渴望精神生活的啊!這些細節的描寫,真實、可信,是中國貧困山區勞動人民生活場景的真實寫照,是心靈深處強烈的呼喚,是不甘寂寞,擺脫貧困,追求文明,向往美好生活、創造生命激情的禮讚。

之三,《寂靜的山坡》構建和諧的美德。

秋裏先生的小品之小,容量之大,是難能可貴的。僅兩個人,一個牛,與北京來的攝影家在山坡上一次短暫邂逅,就把貧窮、落後、愚昧,文明和先進,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出來,通過人物的對話,自然真實地向人們袒露心跡,平實樸素的對白,一如山泉清澈見底,把老農的苦與樂,喜與悲,和盤拖出。如泥土一樣樸素的老農,可親可敬。兩個人物,一個生活在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首都北京,一個生活在貧窮落後的山溝溝裏,形成強烈的對比和反差。老農為了買一台收音機,挖藥材賣了幾個錢,被兒媳婦和小孫子花光了,沒法圓他買收音機的夢。攝影家聽到這些,就把自己帶的收音機送給了老農。老農感激地說:“我沒有錢給你,走,到我家把那核桃給你背上一鬥。”這是老農最本色的回報方式,除此之外,清貧如洗的老農整天與牛廝守在一起,還能怎麼呢?一個送收音機,一個要送核桃,泥土氣息撲麵而來,構成了一種和諧的道德意識。這些滲透進骨子裏的美德,是多麼地和諧可親可敬啊!在當今道德淡化、銅臭熏天的世風蔓延下,那些整天和金錢、小車、酒館、小姐泡在一起的款爺們,他們是否會看到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呢?是否想起還有多少個這樣的老農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勞作呢?當然,隨著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步伐,經濟繁榮,人民的生活也會逐步得到改善,這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心願。但是,當那些不問農民疾苦的官僚們,是否真正了解農民的生活?我們應該麵對現實,捫心自問。老農像五穀一樣讓人回味無窮,攝影家像天外飛來的和平鴿一樣充滿青春活力,成為寂靜山坡上的一道風景,給我們帶來喜悅,帶來吉祥。老農和牛不但是貧窮落後地區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更是大自然中活生生的藝術品;攝影家是文明與進步的信使,從一個側麵也代表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他們都以自然的心態在這寂靜的山坡上共同構建著和諧社會的美德。這正是小品劇要告訴人們的思想主題。

以小見大,以物喻理,以人動情,真實自然得一如這山水清音一樣從心底汩汩流淌,是秋裏先生小品劇成功的秘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