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機
從字麵上來看,危機是指由意外事件引起的危險和緊急狀態。或者說,危機是一種能夠帶來高度不穩定性和高度威脅性的、特殊的、不可預測的、非常規的事件。它會對社會係統的基本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架構產生嚴重威脅,並且在時間壓力和不確定性極高的情況下,必須對其作出關鍵決策的事件。
任何危機的出現,都是事物在複雜的發展運動中由組成事物各要素間綜合作用的結果,任何一項要素和環節的改變,都會導致事物結果的變化。危機的產生常來源於常規決策帶來的對社會公民的潛在影響。危機發生的原因很多,如國內經濟發展和社會分配的不平衡、國際經濟秩序的重建、國際各類極端勢力的發展、傳統道德文化體係和信仰危機的出現等。
危機的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麵:(1)高度不確定性,即事件發生是非預期的,發生的時間、範圍和強度不可完全預測;(2)事件演變迅速,往往在做出迅速有效的反應前對社會秩序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已造成損害;(3)有強烈的危害性,解決越不及時、越不果斷,危害就越深,損失就越大,造成的社會影響也就越惡劣,後果也就越嚴重;(4)處於一個急速變化的環境中,往往信息不全,渠道不暢,小道消息盛行,社會影響差;(5)一般有層次性。
危機有多種表現形式。通常我們根據基本動因和形式進行分類。從基本動因上可以將危機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由自然災害和人為因素引起的突發事件,前者如火災、地震、台風、幹旱和火山爆發等,後者如放射性物質泄漏、職業中毒事故等;另一類是由社會中對抗的統一體引發社會衝突行為而導致的社會失衡和混亂,該類危機由一定的社會問題誘發,如戰爭、恐怖主義事件等。從危機表現形式方麵可以將危機分為以下四類:(1)點式危機:危機事件出現是暫時的、獨立的、造成的影響比較有限,往往是局部危機,也可能是大危機到來的先兆;(2)線性危機:由點式危機衍生的影響而造成的,沿著事物發展方向先後出現的一係列危機的連鎖現象。如沒有及時阻斷事物發展勢頭會造成大的災難,線性危機根本原因在於事物之間的緊密聯係;(3)周期性危機:即按規律(如時間周期、社會生產力周期等)出現的危機,這類危機在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後就能把握其發生規律,避免和減少危害的發生;(4)綜合性危機:指在一個社會組織中,突然出現了兼有以上幾種危機彙成的大危機,這種危機蔓延發展迅速,造成的危害巨大,是一種最嚴重的危機狀況。
有關危機的生命周期,學者們分別提出了四種模型。(1)四階段模型:第一階段是征兆期,有線索顯示有潛在的危機可能發生;第二階段是發作期,具有傷害性的事件發生並引發危機;第三階段是延續期,危機的影響持續,同時也是努力清除危機的過程;第四階段是痊愈期,有一些跡象清晰地顯示出危機不再具有威脅性和破壞性,危機事件已經完全解決。(2)五階段模型:第一階段是信號偵測,識別新的危機發生的警示信號並采取預防措施;第二階段是探測和預防,組織成員搜尋已知的危機風險因素,並盡力減少潛在損害;第三階段是控製損害,即危機發生階段,組織成員努力使其不影響組織運作的其他部分或外部環境;第四階段是恢複階段,盡可能快地讓組織運轉正常;第五階段是學習階段,組織成員回顧審視所采取的危機管理措施,並整理使之成為今後的運作基礎。(3)五階段模型:危機預警和危機管理階段;識別危機階段;隔離危機階段;管理危機階段;危機後處理階段。他們提出,應該根據不同階段的特征采取相應的危機管理策略和措施,準確地估計危機形勢,盡可能把危機事態控製在某一特定的階段,以免進一步惡化。(4)三階段模型:危機前階段、危機階段、後危機階段。以上對危機階段劃分的不同模型為我們提供了相對完整、清晰的危機分析框架。利用上述危機理論可以判斷SARS危機的發展階段,分析不同階段的危機特征,提出不同階段的處理危機策略。
二、公共危機
公共危機是來自社會經濟運行過程內部的不確定性及由此導致的各種危機。公共危機有多種表現和類別:按危機的具體性質劃分,公共危機可分為經濟危機、社會危機和政治危機。在現代社會,各種公共危機互為因果、相互疊加、傳染和擴展,單一性公共危機常常演變成複合性危機。
(一)公共危機的表現
經濟危機包括財政危機、金融危機、資源危機和全麵的經濟危機。如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2000年底的土耳其財政金融危機、2001年的阿根廷經濟危機等。當一國政府因無力籌措足夠的資金維持政府運轉,無力償付到期的內外債務而陷入危機,造成財政事實上的破產時,即爆發財政危機。當金融風險累積到一定程度,超出金融體係或經濟體係的承載力時就會爆發金融危機,出現金融體係和金融製度的混亂和動蕩。由於金融在經濟中處於核心地位,金融危機時間持久且處置不當,不僅會在金融係統內部擴展成為全麵的金融危機,還會向金融領域以外傳遞,向經濟、社會、政治領域擴展,並進一步擴展為經濟危機甚至社會政治危機。金融危機主要表現為:強製清理舊債,商業信用劇減,銀行資金呆滯,存款者大量提取現鈔,部分金融機構倒閉,有價證券行市低落,發行銳減,貨幣饑荒嚴重,借貸資金缺乏,市場利率猛烈提高,金融市場動蕩不安,本幣幣值下降,資金迅速外逃。由於戰爭或其他原因導致資源供求矛盾銳化,資源價格飛漲,對相關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嚴重影響,直至對整個社會經濟運行產生影響,即爆發資源危機。如伊拉克戰爭引發的石油危機。當全麵的經濟危機爆發時,一國整體經濟運行陷於危機。全麵的經濟危機具體表現為國內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本幣幣值不穩,對外貿易失衡,債務危機嚴重,整體經濟狀況惡化。
社會危機包括自然災害和人為原因引發的危機。具體有:自然災害引發的危機,如地震、氣候反常引起的大澇、大旱;生態環境惡化引發的生態危機;社會公共領域發生的危機,如城市市政設施供求矛盾引起的缺水、缺電事件引發的城市公共危機;不知名的傳染病引發的公共衛生危機,如“非典”危機;恐怖主義活動引發的公共安全危機,如美國“9?11”事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