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陣痛:篡位風波(4)(1 / 2)

小說《東周列國誌》的作者馮夢龍可能是嫌《史記·刺客列傳》和《吳越春秋》對專諸這位“春秋第一刺客”的記載太過潦草,性格特點不夠分明,還特意加上了“專諸歸家探母”這個橋段。小說當中描寫,專諸在行動之前特地回家探望母親,與母親訴說了自己要為公子光舍生取義的事情,母親告訴專諸,自己想喝河中的清泉,可不可以為自己打來。專諸去打水,回來時看到母親已經自盡。專諸痛哭一場,收拾屍骨葬於西門之外,又拜別妻子回到了公子光身邊。這便是民間傳言“專諸是孝子,其母明大義”的來曆,其實此事是小說家的創作。至於專諸其人是否有老母在堂,史書當中並無記載,我們無從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子光為專諸做好了善後工作,他一定給了專諸的妻子兒女一大筆“贍養費”。

轉眼到了吳王僚赴宴的日子。公子光早早地就命身穿重鎧、手拿兵刃的士兵埋伏在了宴會廳的地下室,專諸也已經準備好魚腸劍,開始組織公子光府上的廚師們烹飪一道一道的“全魚宴”。而吳王僚方麵,有了母親的提醒,也做好了充分的防備。他首先將自己摯愛的“棠夷內甲”貼身穿上,又命令自己的親衛隊從自己家門口一直列隊到公子光家中的宴會廳,手中都拿著長柄大戟,交錯防禦。這哪裏是赴宴的架勢?整個就是進了賊窩的感覺。

公子光並沒有因為吳王僚擺出如此排場而害怕,因為他知道,想要吳王的命,不過是一劍的事,即便防守的人再多也無濟於事,而偽裝成大廚的專諸,必然會親自為貴賓上最後一道菜,到那時便會成為整個大堂之上最為接近吳王僚的人。如此近的距離,隻要專諸拿著魚腸劍一劍下去,再多的執戟侍衛也隻不過是個擺設。但是,專諸兄弟的性命肯定難保了,自己埋伏好的甲士根本來不及救專諸,想到這,公子光的心中不禁浮起了一絲悲涼的情緒。

“全魚宴”開始了,一道一道的美食從後廚經過一道道侍衛的檢驗傳到了公子光和吳王僚的宴席上。當酒過三巡的時候,公子光借口自己的腳踝舊傷發作,疼痛難忍,離席去換藥。沒錯,這也是公子光早就安排好的。專諸動手的時候,自己最好不在場,否則自己也很容易成為侍衛們群起而攻之的目標。再者說,有這個不在場證明,對日後公子光即位也有好處。暗殺這種事情是不能公之於眾的,即使是在得手之後,所有人都將猜疑的目光投向公子光,他也必須來個死不認賬,還要千方百計把自己從這件事中擇出來,為此,公子光還特意在宴請吳王僚之前,“不小心”扭傷了自己的腳踝,並在吳國廣而告之,以為今天的不在場做鋪墊。

就在公子光離席換藥的時候,廚師專諸親自端著今晚的主菜“灸全魚”上來了。專諸從容地在門外把自己的衣服脫掉,然後換上侍衛們準備好的衣服走進了宴會大堂。此時,吳王僚吃得很開心,他正在想象如此美味的魚宴,其主廚會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當專諸進入他的眼簾的時候,吳王僚很開心,因為專諸長得很大氣,這麼大氣的美食也應該是出自擁有大氣相貌的廚師之手。

專諸氣定神閑地通過一道道執戟侍衛的防線,端著魚,走到了吳王僚的身邊。這一段路程雖然很短,但是對於一個刺客的心理素質,卻是極大的考驗,也往往是區別一流刺客和二流刺客的分界線。

《史記·刺客列傳》當中記載過荊軻刺秦王的時候,隨身帶了一個助手,他的名字叫做秦舞陽。這個秦舞陽也是個勇士,十二歲的時候就敢提刀殺人,很少有人敢正視他的眼神。可當秦舞陽走上秦王嬴政大殿的時候,卻嚇慫了,渾身戰栗。這令秦王大殿的百官都緊張起來,可是荊軻卻哈哈一笑,對著秦王嬴政說道:“這是個蠻夷鄙人,從沒見過天子,所以才會嚇得發抖。”這才把事情掩蓋了過去。如此看來,這秦舞陽雖說是個勇士,但真正到了考驗的時候就露了餡;而荊軻不愧為天下第一刺客,在這樣的場合居然還能應對自如,將危險化於無形,可見其功力之深。在《史記·刺客列傳》中,謀士田光對燕國太子丹說的一段話,說明了勇士之間的差距。他說:“夏扶是個血勇之人,當他緊張發怒的時候臉會變成紅色;宋意是個脈勇之人,當他緊張發怒的時候,臉就會變成青色;舞陽是個骨勇之人,他緊張發怒的時候臉會變成白色。隻有荊軻是位神勇之人,他緊張發怒的時候,可以做到麵不改色。”這段描述可以說傳神之極,他用了“血勇”、“脈勇”、“骨勇”和“神勇”這四個不同的概念將天下勇士的級別區分開來。

按照田光對勇士的分級,可以說專諸和荊軻一樣,是個“神勇”之人。專諸麵不改色心不跳,一步一個台階地走到了吳王僚身前。專諸先向吳王僚行禮,接著開始介紹麵前的這道“灸全魚”。專諸一邊說一邊對著魚指手畫腳,趁著吳王僚一不留神,一把抽出藏於魚腹的魚腸劍,刺向了吳王僚。“棠夷”甲很堅固,可還是沒有抵擋這神兵利器,魚腸劍輕鬆地刺入了吳王僚的心髒。這是致命的一擊,專諸很清楚,自己很可能隻有一擊的機會,所以他瞄得很準。當他確定“魚腸劍”進入了吳王僚的心髒時,他甚至沒有抽出這把神兵,轉身朝向那些執戟侍衛,閉上了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