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6年,闔閭兵敗李,受越國大將靈姑浮一戈重傷而逝世。曾經帶領吳國走向強大並且攻占楚郢都的一代英豪吳王闔閭,這一次陰溝裏翻了船。設想,假如給闔閭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他絕不會趁越王允常逝世這國喪之際跑去欺負這麼一個弱小的國家吧。可惜失敗就是失敗,錯誤的選擇就要承擔慘痛的後果,曆史在這方麵是公平的,它不會給任何人重新選擇的機會。
一、磨刀霍霍:入主中原的野心
公元前495年,闔閭的次子夫差繼位。夫差是在心懷血海深仇的情況下即位的,所以在他即位的前三年,腦袋裏想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滅掉越國,替父親報仇。三年的休整,日夜不停地訓練軍隊,使吳國的國力在闔閭留下的班底基礎之上又有了一個飛躍。至夫椒之戰前夕,吳國的軍隊數量達到十萬之眾,這在春秋史上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吳國憑借著強大的軍事力量,一舉消滅了越國,越王勾踐以入吳為奴的條件,換取了越國的留存。三年以後吳國放勾踐回越。
夫差大仇得報,而且虐待了勾踐三年,這比一刀殺死仇人更有快感。夫差在對勾踐的折磨中不斷膨脹他對實力的渴望。縱觀如今的天下形勢,傳統強國當中晉國已經徹底腐敗,多年不間斷的權力內戰已經把這個國家推向了分裂的邊緣;秦國受著地理因素的局限,再加上北方遊牧民族勢力的不斷騷擾也是無暇外顧;楚國經過這幾年的休整雖然實力有所恢複,但楚昭王依然受著郢都被破,自己逃亡的陰影影響,龜縮於國內,輕易不發動任何對外戰爭;隻有齊國在山東半島依然屹立不倒,但在夫差的心裏,齊國相比較於晉、楚,畢竟還隻是屬於二流實力,父親既然能把楚國都滅掉,如今國力更加強大的情況下拿下齊國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除去這些傳統強國,其他的那些弱國、小國更加不放在自己的眼裏,如此分析了國際形勢以後,夫差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父親曾經跟他提起的稱霸。成為霸主的事情在今天看來,好像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了。
夫差開始蠢蠢欲動了,他無法按捺住自己的心情,他想要像當年的齊桓公、晉文公那樣,走上那個金字塔的巔峰。但在發動任何戰爭之前,夫差還是首先做了一件大事——遷都,將都城遷至了姑蘇城。
二、野心膨脹:伐陳蔡、服魯邾
夫差二年(前494年),吳國發動了對越的戰爭,大勝,幾乎滅掉了越國。此後,夫差的野心開始劇烈膨脹,他要讓天下所有的人都臣服於自己,尊自己為霸主。夫差的第一個目標是江淮各國,他第一恨越國,因為越王勾踐與自己有著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其次恨的就是江淮這些曾經臣服於父親,現在又因為楚國的複興而背叛吳國的牆頭草。
就在夫差滅越的同一年,他又率大軍討伐陳國,理由是當年闔閭滅楚的時候陳懷公沒有來幫忙。強大的吳國不管三七二十一給陳國一頓胖揍拍拍屁股走了,很快又將目標鎖定了蔡國。在闔閭伐楚的戰爭中,蔡國是吳國的盟友,而且在柏舉之戰中出了很大的力,更重要的,沒有蔡國向吳國求援,當年的吳王闔閭也很難找到討伐楚國的機會。可當吳軍被秦軍從楚國郢都趕回吳國之後,蔡國就倒了黴。複興以後的楚國雖然沒有膽量找吳國的麻煩,但對於蔡國的報複還是沒有絲毫遲疑的。他們趁著吳國對越國用兵之機,聯合隨、陳、許三國大舉進攻蔡國。經過幾場激烈的戰鬥,蔡國的城池、疆土大部分落入楚國手中,最後,國都蔡城被四國聯軍包圍。蔡軍一麵堅守都城,一麵派人向吳國求援,無奈吳國當時正在夫椒與越軍決戰,無力援助,蔡昭侯隻得投降於楚國。楚國答應退兵,但條件是蔡國必須舉國遷到江、淮之間,以方便楚國控製,並扶植蔡國親楚派頭目公子駟掌權。公元前493年冬天,夫差搞定越國後,兵強馬壯,誌得意滿,這時候想起了蔡國的麻煩,派大將泄庸去蔡國進行國事訪問。泄庸在蔡昭侯的協助下趁夜偷偷將軍隊開進蔡都,殺死公子駟,重新扶植蔡昭侯,並逼迫蔡國東遷至離吳國更近的州來。州來因為在蔡國故都蔡城的下遊,所以又稱下蔡。從此蔡國緊緊地團結在吳國周圍,徹底被吳國控製。
夫差七年(前489年),夫差放勾踐回越的同時,再次對陳國用兵,借口是“複修舊怨”。這一次,楚昭王不再坐視不理,可能也是想一雪先前郢都被破的恥辱,率領部隊親征,趕到楚陳邊境的重鎮城父與吳軍對峙。楚昭王親自率部隊與吳軍決戰,結果不幸重傷,楚昭王在曾經楚平王將太子建邊緣化的那所城父城逝世。臨終前要將王位傳給與其隨行的弟弟們,可弟弟們堅決不答應繼承王位。待楚昭王逝世以後,眾人封鎖消息,將楚昭王的兒子熊章從都城接到城父繼位,這便是楚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楚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