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在朋友和門徒的陪同下,來到加利利海北岸的迦百農,共同商議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眼看“逾越節”快到了,這是一個神聖的宗教節日,按摩西律法和民間習俗,每一個猶太人都應該到聖殿去過節,同時,耶穌也想了解一下首都民眾對他們傳道行醫的反應,於是,他們決定一起到耶路撒冷去。
一幫人來到耶路撒冷近郊的橄欖山小憩,耶穌認為騎上象征和平的坐騎進耶城比較好,便派兩個門徒去弄一匹驢子,他對門徒說:“你們到對麵村子裏去,進村時,必見到有一匹從未被人騎過的驢駒拴在那裏,你們解開拴它的繩子,牽著走。如若有人阻攔你們,問你們為什麼要牽走這匹驢?你們就回答‘主要用它’。”
過了一會兒,門徒牽著驢駒回來了。他們進村遇到的事,都在老師的預料之中。當他們解開拴驢的繩子時,驢的主人趕過來問他們想幹什麼?他們照老師的話回答“主要用它”,驢的主人聽了,一句話沒說,就讓他們把驢牽走了。
門徒脫下自己的衣服鋪在驢駒的身上,然後牽到耶穌身邊,扶他騎上。出發的時候,眾人又將身上的衣服鋪在路上。下了橄欖山,眾門徒大聲讚美上帝: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處有榮光。
這些人當中,有幾個是法利賽人,他們聽了門徒的讚美詞,心中不悅,就對耶穌說:“夫子,你的門徒怎麼這樣稱頌讚美你呢?應該好好責備他們。”
耶穌回答:“對不起,我可以告訴你們,如若他們閉口不言,這些石頭也定會呼叫起來。”
於是,在耶路撒冷街頭,出現了少有的新聞:一群外地人排成行有序地前進,耶穌像先知預言的那樣,騎著小驢駒走在最前頭,眾人緊跟其後,緩緩而行。很多信徒擁上前來歡迎他們,有的脫下衣服,有的砍下棕樹枝,興奮地揮舞著,前呼後擁,一路高喊:
和散那(原意求救,後轉為歡呼讚頌的感歎詞),
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
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
高高在上,和散那!
後來,教會把耶穌進耶路撒冷城的這一天,定為紀念日,稱之為“棕枝主日”(即複活節第一個禮拜天),又稱“主進城節”。
從寧靜的加利利來到聖都耶路撒冷,耶穌感受到另一番天地,當他在信徒們的簇擁下,進入聖殿時,隻見聖殿大院裏髒、亂、臭,一片混亂景象:
大小商販不停地大聲吆喝;牲畜的哞叫聲此起彼伏;貨幣兌換商坐在木墩子後麵,高聲招徠外客兌換猶太錢幣;賣吃賣喝的到處都是,朝聖者和看熱鬧的人群熙熙攘攘……清淨、高潔的神聖之地,居然變成了牛羊家禽的集散地,混亂嘈雜的人市場,烏七八糟的大雜院。
聖殿本是猶太人祭祀、奉獻銀錢、祈禱治病的地方。古時候,人們用屠殺俘虜來祭祀聖靈。當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便改為宰牛殺羊或鴿子之類的牲畜來代替活人,供奉在聖壇上,敬獻給聖靈。猶太人非常重視祭祀儀式,富有的人家,殺一頭牛,將肉和油在祭壇上燒掉,把剩下可吃的東西送進祭司廚房;一般人家隻買得起一隻羊;窮家小戶就隻好買對鴿子,殺死供奉在祭壇上,以表白自己的虔心。長年居住在國外的猶太人,每年必回聖都朝拜上帝,千裏迢迢,不可能攜帶活牲畜,但又要給上帝獻活祭,便隻好帶上外幣在耶城買活牲口了。
屠宰商看中了這門生意,把活牛羊趕進聖殿大院,專供遠方來客挑選。而這些長年生活在國外的猶太人,口袋裏隻有巴比倫的金幣,希臘的科林斯銀幣,並無本地貨幣,於是,貨幣兌換商也跟著一起進入大院,專為買賣雙方將外幣兌換成猶太錢幣,從中牟利。不少賣鴿子和其他活禽、以及賣吃賣喝的小販也想乘機撈一把。祭司們對院子裏的秩序和衛生狀況一概不聞不問,隻向商販收租納稅,發不義之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