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團結協作顧全大局(1 / 3)

我國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各行各業的職業勞動者除了要立足本職,愛崗敬業,發奮圖強,努力做好本職工作以外,還要講求團結,互助友愛,密切協作,顧全大局,這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對社會主義職業勞動者的普遍要求,是各項事業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是當代大學生成才立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規範和重要內容之一。

團結協作、顧全大局是處理職業內部人與人之間、協作單位之間以及部分利益和整體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相互關係的一條道德規範。團結協作是指勞動者彼此之間以及協作單位之間要精誠團結,互助友愛,互相支持,密切協作。顧全大局是指在處理部分利益和整體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相互關係時,要以整體利益和全局利益為重,在職業活動中,要站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整體和全局的高度,處理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關係。當部分利益和整體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發生矛盾時,部分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局部利益要服從全局利益。為了向社會提供優質產品和優質服務,為了社會的進步和各項事業的發展,社會主義職業勞動者彼此之間、協作單位之間,在職業活動中都需要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團結協作,顧全大局。

一、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的重要性

(一)團結協作、顧全大局是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客觀要求

人類曆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都是人類在不同協作方式下勞動與工作推動的結果。人類的生產活動是許多人結合在一起進行的社會生產,勞動是人類的社會性的活動,它需要集體的智慧和力量,需要勞動者互幫互助,密切協作,齊心協力,共同奮鬥。離開了集體和社會,單個人將無法生存也無法進行社會生產。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行業與行業,企業與企業以及企業內部各部門、各成員之間的相互聯係、相互依賴的程度也越來越高。社會化大生產的顯著標誌就是職業分工越來越細,勞動過程更加趨於專業化、社會化。現代生產力的發展使整個社會的各個行業、各個部門、各個企業形成一個相互聯係、相互依賴的統一有機整體。在這種條件下,一個稍微複雜的產品,往往要經過幾十個、幾百個甚至成千上萬道工序的互相合作、密切配合才能生產出來,任何一道工序出了毛病,都會影響整個生產。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社會生產力的迅猛發展,生產的協作已遠遠超出國界,越來越多的產品成為國際性協作的產品,因此需要從業人員以及協作單位之間,進一步加強團結,通力合作,密切配合,顧全大局,以求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工業領域,為眾人所熟知的美國波音飛機和歐洲的“空中客車”飛機,就是全世界成千上萬個相關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團結協作、共同奮鬥的結果。波音747客機由450多萬個零部件組成,由7個國家和地區的11000家大型企業和15000家中小企業分工協作,共同生產來完成的。事實上,目前世界範圍內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大型機械、輕工、電子等產品,還有宇航、海洋、生物、基因、科學考察等工程和活動,都是由眾多國家和地區的不同的行業、部門、企業和不同專業的勞動者分工協作來共同完成的,這就需要從業人員之間,各部門、各企業間的團結協作,以求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否則將難以完成如此宏偉而艱巨的任務。

在農業領域,我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以後,各地農村在堅持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機製、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加強統一經營管理與協作等方麵,也進行了一些積極有益的探索。為了解決一家一戶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多種難題,許多地區加強了社會化協作服務。有的地區創建了“鄉服務中心”,提供物資、技術培訓、信息傳遞;有的成立了“農業綜合信息服務站”,為農民開展急需的產前、產中、產後綜合係列服務。有了這樣的協作,才能有力地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在科學研究領域,團結協作、顧全大局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科學技術研究工作已不再是個人能單獨完成的事,它越來越需要各學科、各部門,包括生產部門的協作與配合。據統計,從1901年至1972年間,在榮獲諾貝爾獎的286位科學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即185人是與別人合作研究取得成功的。在諾貝爾獎設立的第一個25年中,合作獲獎的占40%;在第二個25年中,占65%;而第三個25年,則上升到99%。科學的發展使得各學科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很多科研項目的完成,不依靠集體的團結協作而隻靠個人的力量幾乎是不可能的。

(二)團結協作、顧全大局是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原則在職業活動中的具體體現

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一條基本原則。它要求人們正確對待和處理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利益同國家利益、集體利益之間的關係,要求發揚團結協作和顧全大局的精神。在處理各項實際利益關係時,要求在保證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當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必要時要不惜犧牲個人利益乃至於生命。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團結協作、顧全大局要求各行各業的職業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要以集體主義原則為指導,與他人團結互助,同心協力,密切合作,共同提高。在職業活動中,還要有全局觀念,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關係,使個人利益自覺服從集體利益或整體利益,使個人的行為自覺納入集體的統一要求之中。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產生於人民群眾的共同行為和具體實踐之中,產生於從業人員的互相關心、互相支持、互相幫助、互相配合之中,因此,團結協作、顧全大局充分體現了集體主義原則的要求,它與集體主義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是集體主義原則在職業活動中的具體體現。1998年夏秋之際,我國長江、鬆花江流域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在肆虐的洪水麵前,我國億萬軍民精誠團結,齊心協力,不怕犧牲,大戰洪水。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人民的生命財產,為了長江大堤的安全,蓄洪區的人民群眾以大局為重,識大體,顧大局,為了引水分洪,他們寧可舍小家,保大家,連續作戰,不怕犧牲,嚴防死守,人在堤在,把損失降到了最低程度。與此同時,全國各地廣大軍民充分發揚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集體主義精神,他們紛紛捐款捐物,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支援災區活動。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和國際社會都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最終降伏了洪魔,取得了抗洪救災鬥爭的偉大勝利,譜寫了一曲“團結就是力量”的壯麗凱歌。

(三)團結協作、顧全大局是一切職業活動正常進行的重要保證

為了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從業者之間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互助友愛,密切協作,這是一種在共同利益、共同目標下進行的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活動。在職業活動中,發揚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的精神,能極大地激發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改善勞動者的精神麵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推動本單位、本部門的工作。因此,團結協作、顧全大局是生產和工作正常進行的重要保證。

我國南極考察隊有隊員519名,來自全國60個單位,各有各的任務,但他們是一個顧大局,講協作,互助友愛,密切配合,井然有序的戰鬥集體。他們在科學考察活動中,能從大局出發,時時、事事、處處講友誼、講風格、講諒解,建立了一種患難相依、甘苦與共、互相勉勵、團結協作的關係,僅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就順利地建成了中國南極長城站。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是聞名世界排壇的一支強隊,在世界排球史上曾獲得“五連冠”的殊榮,為祖國贏得了極大聲譽。為什麼女排能取得那麼輝煌的成就呢?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女排的姑娘們樹立了“祖國榮譽高於一切”的堅定信念,始終保持和發揚了團結協作、顧全大局、互助友愛、頑強拚搏的集體主義精神。她們自覺地為祖國爭光,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團結協作、奮力拚搏。當隊友有困難時,其他人爭著去幫忙,有的帶病去頂替,有的甘為隊友當人梯。她們十分珍視集體的榮譽,總是把“我”和“我們”緊緊地聯係在一起。她們認為,如果離開了集體,個人就成了一隻沒有力量的孤雁。正如郎平在被評為全國“十佳運動員”時所說:“我的每一次重扣的成功,無不包含著同伴們的努力。我是代表集體領獎的。”每個冠軍的誕生,不僅要靠運動員個人的苦練,更要靠集體的精誠團結和密切配合。近幾十年來,我國體操隊、跳水隊、羽毛球隊、乒乓球隊、女足隊等體育團隊在世界體育大賽上所取得的輝煌成績,無一不是靠全體隊員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相互配合、頑強拚搏所取得的。

團結協作、顧全大局是社會主義職業活動中人與人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的基本關係,但這並不等於說它們之間就不存在矛盾了。如果發生矛盾,就應該堅持在集體主義原則指導下,用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的職業道德規範來要求和約束自己,正確處理矛盾。如果一個單位內部不團結,各部門和各單位之間互相推諉、扯皮,甚至互相拆台,把許多時間、精力浪費在內耗上,必然會給工作帶來損失。因此,從業者要顧全大局,互相理解,互相配合,密切協作。在工作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各方麵的關係,不僅反映了從業人員的道德水平,也關係到工作任務能否很好地完成。隻有發揚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的精神,才能形成職業與行業環境中良好的道德氣氛,提高從業者的勞動積極性,從而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的順利進行。

(四)團結協作、顧全大局是個人獲得職業成就的必備條件

團結協作、顧全大局對於科研工作、經濟建設及各行各業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對於個人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獲得職業成就,同樣是不可或缺的必備條件。一個人要想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要想取得職業成就,單靠自己的力量是難以辦到的。“人心齊,泰山移”、“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這些至理名言,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更需要大家的團結協作,這是我們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球場上的比賽,一個隊要想取勝,不能光靠個人的能力,更要靠每一個隊員的團結協作與密切配合。同樣,一個球員要想成為明星,離不開所有隊員的支持與配合。“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現在,許多科研課題都是以“課題組”的名義來申報、實施和完成的。盡管課題組負責人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取得的成果不能歸功於他一個人,他同樣離不開課題組所有人員的密切協作與配合。1990年12月,在美國的“生物圈!號”實驗室進行的為期2年的科學實驗活動,就是由世界各地挑選出來的8名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來承擔的。本來,他們從事不同領域的科學研究,但在這裏,他們團結協作,密切配合,共同致力於同一項科學研究,旨在為將來在別的星球上建立永久性生存空間站,提供科學依據。人類科技發展史表明,過去每產生一項科學發明,就會誕生一位科學家,而現在,一項科學發明,很難說是由哪一位科學家單獨搞成的,往往都借助於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我國的“863計劃”也產生了許多先進的發明和成果,也都是許多單位和個人共同奮鬥的結果。由此可見,一個人要想取得事業上的成功,離開了他人的幫助和支持,是很難如願的。一群人在一起工作,其效果並不像數學公式“1+1=2”那樣簡單,配合、協作得好,可能三倍、五倍甚至十倍於一個人的力量;相反,配合得不好,效果可能等於零,搞不好,還會起負麵作用。隻有齊心協力,密切配合,才能克服困難,攻克難關,最終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