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奠子·留襄州a
金·高憲
上楚山b高處,回望襄州。興廢事,古今愁。草封諸葛廟,煙鎖仲宣樓c。英雄骨,繁華夢,幾荒邱。 雁橫別浦,鷗戲芳洲。花又老,水空流。昔人何處在?倦客若為留?習池飲d,龐陂釣e,鹿門f遊。
【題解】
此詞是詞人留居襄州時登臨懷古之作。詞人登上楚山,很自然地就看見了山下的襄州。詞人觸景生情,又聯想到曾在襄州發生過的曆史風雲、興廢大事,還有許多著名人物及他們的經曆和業績,不由感慨不已。詞人從曆史的煙霧中又回到現實裏,眼前是頗具生機的秋景,但沉重的曆史感、滄桑感,使詞人的思緒又回到對曆史和人生的觀照上。前麵是對曆史和人生的慨歎,結尾又隱含著濃濃的豪氣,頗有氣勢。
【注釋】
a襄州:東漢時為襄陽郡,西魏時置襄州,宋時為襄陽府,舊治在今湖北襄樊市漢江南岸。
b楚山:襄州為古代楚國屬地,故附近之山稱為楚山。
c仲宣樓:東漢末年文學家王粲曾作著名的《登樓賦》,後人為紀念他,在襄陽修建了一座仲宣樓,樓已無存。
d習池:在襄陽城南,為襄陽侯習鬱養魚處,晉將山簡鎮襄陽時,常來此飲宴,“習池飲”,即指此。
e龐陂釣:龐指東漢末年襄陽高士龐公,躬耕峴山。峴山麵臨漢江,龐公曾垂釣於此。
f鹿門:山名,在襄陽南邊,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家鄉。
清平樂·泰山上作
金·元好問
江山殘照,落落舒清眺。澗壑風來號萬竅a,盡入長鬆悲嘯。 井蛙瀚海雲濤,醯雞b日遠天高。醉眼千峰頂上,世間多少秋毫。
【題解】
金朝滅亡後,元好問悲慟難抑,兩年之後(1236)遊泰山,登覽所及,哀感良多。由於心境悲涼,映入詞人眼簾裏的景物都塗上了一層淒清的色彩。“江山殘照”,國家興亡,使他百感叢生。隨著山澗山壑風起,一切洞穴樹竅都發出聲響,使人的整個情感也融於其中。當年煊赫一時的英雄,風流千古的將相,隨著時間的推移,也煙消雲散,不見蹤跡,於是最後詞人由痛切的悲憤而走向超脫和曠達。
【注釋】
a風來號萬竅:典出《莊子·齊物論》,意謂大風一起,樹木的大小窟窿都發出號叫。
b醯(xī)雞:一種微小的酒蟲。
登泰山
元·張養浩
風雲一舉到天關,快意生平有此觀。
萬古齊州煙九點a,五更滄海日三竿。
向來井處方知隘b,今後巢居亦覺寬。
笑拍洪崖詠新作c,滿空笙鶴下高寒d。
【題解】
詩人將自己融入詩中,因為泰山的高大,反觀到自己的渺小,提出要胸懷寬廣,站到高處,去實現一種嶄新的自我。這也是以詩言誌。全詩充滿一種新鮮、壯美的人生體驗和昂揚進取的精神狀態。
【注釋】
a齊州:濟南。煙九點:形容泰山煙雲繚繞中群峰羅峙。化用李賀《夢天》詩句:“遙望齊州九點煙。”
b井處:居處狹隘,即其下句所言巢居,眼界窄,活動區域小。
c洪崖:仙人名,也是山名,在江西省新建縣西南,傳說上古仙人洪崖得道於此,崖以仙名。
d滿空笙鶴:傳說仙鶴從空而降,仙人乘鶴在天上的笙樂聲中升天而去。高寒:指天上仙人居處。
憑欄人·閨怨二首
元·王元鼎
其一
垂柳依依惹暮煙,素魄娟娟當繡軒a。
妾身獨自眠,月圓人未圓。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