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杜魯門政府即將卸任的日子裏,由於各政府部門內部的摩擦,心理戰略委員會的工作幾乎陷於停頓。由國務院監管的國際信息管理局(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IIA)麵對國外的中立主義、親蘇主義以及反美情緒似乎無能為力。到了1952年夏秋之際,眾議院、參議院以及美國信息谘詢委員會要求對美國進行的海外宣傳項目進行調查。艾森豪威爾上台後,立即成立了兩個委員會來改善對外宣傳,即由洛克菲勒領導的政府機構谘詢委員會,和由威廉姆·傑克遜負責的國際信息行動委員會,但是C.D.傑克遜,心理戰略委員會的負責人兼艾森豪威爾的心理戰顧問,卻是這個委員會的核心人物。
國際信息行動委員會又被稱為傑克遜委員會,其主要成員除了C.D.傑克遜之外,還有羅伯特·卡特 (艾森豪威爾的國家安全顧問),高頓·格裏 (前心理戰略委員會主席),羅格·肯斯(Roger M. Keys,國防部副部長),以及一些與中情局有聯係的商人。此外,該委員會的成員還包括國務院和國防部的工作人員,共同安全機構以及許多中情局人員。
1953年1月30日到6月30 日,傑克遜委員會采訪了250位當事者,並提交了一份報告。報告認為蘇聯正在尋求世界霸權,但是蘇聯的威脅是非軍事性質的,認為蘇聯領導人會盡量避免與西方發生軍事衝突,指出“蘇聯擴張帶來的最大威脅在於政治戰和地區性共產主義的武裝行動”。這份報告預測,蘇聯會采取“政治戰的方式”來尋求霸權,而不會借助於全麵戰爭;蘇聯將會利用政治戰孤立美國,鼓勵美國盟國的離心傾向,在美國和盟國之間製造不和;蘇聯將會利用中立主義思想,引誘意誌不堅定的國家進入蘇聯軌道,並且削弱美國國內對於重新武裝德國以及其他冷戰政策的支持。報告認為,由於自由世界是自由的,因此其更容易受到蘇聯政治戰的顛覆和滲透,而由於蘇聯是獨裁的,其不易受到西方世界的影響,因此西歐是政治戰最重要的戰場。
傑克遜委員會建議在鐵幕之後進行有效的公開和隱蔽的廣播宣傳,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卻建議要放棄一些反蘇心理戰活動,因為對他們來說,自由世界是意識形態戰最重要的戰場,而且,美國不是能夠僅僅依靠宣傳就能贏得世界各國的讚同,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行動,因此心理戰必須貫穿到美國整個的外交活動中。傑克遜委員會得出結論,認為杜魯門政府發動的“真理之戰”中強硬的反共宣傳並不奏效,並沒有向西歐傳達真正的“紅色恐怖”,相反倒使西歐民眾厭煩了美國的宣傳。傑克遜委員會認為,美國的宣傳“太刺耳、太憤怒、語氣太敵對,而且過於強調美國的力量”,因此,心理戰需要一種更加隱蔽的方式,不要太明顯、太宣傳化、太情緒化。
傑克遜委員會指出,1951年成立的心理戰略委員會並沒有滿足政府的真正需求,因此應該廢除心理戰略委員會。因為心理戰略委員會建立在一個錯誤的理念上,它認為“心理戰略”或多或少是與政府的其他政策和行動分開的,而且心理戰可以通過這個領域的專家來獨立地進行。事實上,對於每一個外交、經濟、軍事政策或行動,都存在著“心理的”方麵或者內涵。這個內涵不論是在政策的計劃和執行階段都應該受到更多的重視,但是不能夠排除其他因素。除了宣傳之外,沒有什麼“心理戰”的工具與傳統的政策工具截然不同。在這個全球性的為自由而戰的戰爭中,不論積極或者消極,每個政府機構和部門的每一個明顯的行動都具有心理戰的效果。最重要的任務是整個政府要意識到政府日常活動造成的影響,而且要協調並且在實踐上安排這些活動,以便使這些活動取得最大的利益……這個信息計劃最基本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向他國民眾提供證據,向他們表明,他們對於自由、進步和和平的渴望受到美國的目標和政策的支持和促進。所有媒體,包括電台、報紙、出版物、電影、人員交流,以及圖書館和信息中心,都應該以此為指導,都應該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我們要表明我們的目標與他國人民的目標是一致的。並且我們必須用一些特殊的方式來解釋這些共有的目標和願望,以便他國人民能夠加入我們的行列。”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美國的廣播和印刷材料應該集中於客觀的、事實性的新聞報道,經過特殊篩選和處理的新聞應該全麵地報道美國的政策和行動,尤其是當這些新聞報道將會影響其針對的特定國家的時候。(報道的)語氣和內容應該是對美國有利的、直接的,但是應避免宣傳性的語氣。但是另一方麵,信息服務應該用有力地利用事實來反駁蘇聯錯誤的指責…… 應該用新術語來表達世界各地熱愛和平的人們的團結(而不是用“心理戰”和“冷戰”)。
傑克遜委員會的這個建議得到了艾森豪威爾的讚同。艾森豪威爾認為現存的心理戰手段雜亂無章,沒有組織,而且效果較差。因此他授命政府組織總統委員會和國際信息行動委員會製定新的心理戰略,以便美國能夠進行協調一致的心理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