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認識的鄉鄰親戚中,有這樣一些女人,她們的男人或去了海外,或客死異鄉,或高升後另結新歡,這些被遺棄的婦女,大都生活在農村,大多為了孩子,犧牲了重新追求幸福的機會,默默地活著,然後孤獨終老。我對她們一直充滿了好奇,充滿了尊敬,後來也充滿了同情,她們是我寫作的原始動力。
著手這個故事,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我一手帶大的愛侄於泳,二〇〇〇年一月,因病突然離世,走時他還差四十天十歲。又兩年,父親也因病去世,時年六十六歲。從小就病魔纏身,又學過醫的我,對疾病深惡痛絕,又無可奈何。我想象著能找到一種奇藥,成為各種絕症的克星,拯救人類。所以綜合幾十年積累的知識,構思了這部小說。
二〇〇二年,我有幸到濰坊學院中文係進修學習,二〇〇三年完成此小說的初稿,是幾萬字的中篇,交給時任外國文學老師的王憲明教授點評,得到了王教授的鼓勵和指教。根據王教授的意見,把小說寫成了二十餘萬字的長篇,發表在榕樹下文學網站,入圍大賽,曾被網站推薦。
在此,我對王憲明教授深表謝意!對濰坊學院的王恒升教授,朱凱教授,張永峰老師,李成文老師,以及當時的各門任課老師一並致謝!
謹以此書紀念去世的愛侄於泳
附詩
悼愛侄
孕得十月滿,平淡降於家。
香火供列祖,酒席宴朋前。
家親才學疏,不敢貿然喊。
查得經典書,名標人世間。
貌端似皎月,體壯如紅岩。
親親不舍懷,路人常愛憐。
能言口齒清,會走步穩健。
心靈話語巧,智廣錯自辨。
好學疑問多,善畫牆壁豔。
文敘身邊事,句句皆堪歎。
性剛喜習武,棍棒時相伴。
舞棍風帶響,揮棒地生煙。
心正知謙讓,手勤愛幫閑。
人小心氣盛,誌大度不凡。
體高超同齡,腦聰比成年。
同學仰頭望,師長得意看。
忽然陰風急,天塌又地陷。
朝陽不待起,烏雲遮蒼天。
德厚鬼神妒,誌高世難安。
十載乖乖兒,暴病奔西南。
天悲垂雪淚,風哀嗚咽慘。
無助佼佼子,撕扯嫡親肝。
雪凍三尺淚結冰,從此夜夜無寧夢。
春來無視花暖地,秋至不見枝頭彎。
揮指問天天茫茫,何處尋我好兒郎?
寒心忡忡隨落葉,霜雪侵頂發色淺。
地下不計伶仃苦,世間獨覺幽夢殘。
年年墳前草似鋸,心肺俱碎腸寸斷。
六年未滿托親夢,鄰裏有女純且清。
冷豔使得梅遜色,淒香足讓茉莉羞。
果有奇女長不得,曇花一現赴陰約。
雁過墓地遺音悲,鴉雀至此口亦緘。
男兒酷比草中綠,女兒靚若水中藍。
年年歲歲長偎依,歲歲年年共休眠。
雨打紙灰灰入地,哀思漉漉可有感?
待得至親百年後,縱使團圓又怎言?
2010年6月完稿
2013年8月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