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讓寶寶吃出健康來(1 / 3)

1.飲食誤區

嬰幼兒時期是兒童體格發育最迅速的一個階段。一方麵,小兒必須攝入各種營養豐富且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來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另一方麵,又由於這個時期,小兒的消化功能尚未成熟,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腹瀉、營養不良等疾病的發生。鑒於小兒消化係統的特殊性,下麵對幾種小兒不宜的食物進行分析,希望借此向家長傳輸正確的喂食觀念,以免其走入誤區。

一、市麵上可供選擇的優質代乳品琳琅滿目,家長可能就會過早地采取人工喂養代替母乳喂養。而過早地以人工喂養代替母乳喂養,並不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

二、有些家長認為,嬰幼兒胃腸功能尚不成熟,給他們喂食咀嚼過的食物,更易於消化吸收。其實,這是一種不科學、不衛生的喂養方式。人體的口腔本身就是一個多菌的環境,給嬰幼兒喂咀嚼過的食物,易將成人口腔中的細菌傳給嬰幼兒,從而引起感染。實際上,初生嬰兒已具備較好的咀嚼和消化食物的能力,讓寶寶自己咀嚼食物,不但可以促進其牙齒的生長,還有利於培養他們咀嚼和吞咽的良好習慣。但要注意的是,應避免給寶寶喂食生硬、粗糙、油膩或過於刺激的食物。

三、不少愛子心切的父母認為蜂乳、人參等是高級營養品,每日吃飯、飲水時都給寶寶喝一些。其實,補品均含有一定量的激素,其濃度相當於正常發育兒童的8~34倍。因此,可能促使發生性早熟現象

四、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婦女廣泛參加各項社會工作,她們可能尚在哺乳期就不得不回到工作崗位上,因而不能按時按需給寶寶母乳喂養,加之目前市麵上可供選擇的乳製品、優質代乳品琳琅滿目,許多家長可能就會過早地采取以人工喂養法代替母乳哺育。

眾所周知,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它不僅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吸收,並且含有多種免疫成分。因此,母乳喂養的嬰兒患病率往往較低,而哺乳時的母嬰直接接觸,使嬰兒患病也較容易被及時發現。此外,母乳還有經濟方便、溫度適宜、不易過敏等優點。健康母親的乳汁分泌量已可滿足4至6個月以內寶寶對營養的需求,若過早地以人工喂養代替母乳,則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還會因所選代替品(如米糊、豆奶等)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完全而引起營養不良。

五、嬰幼兒期需要適當補充奶類食品。很多家長認為,喝奶粉熱氣,會引致大便幹燥,但最近科學研究發現,影響寶寶鈣質吸收、大便幹燥的原因是,奶粉中添加的棕櫚油與鈣質結合,形成鈣皂;新鮮牛奶含酪蛋白太高,揮發性脂肪酸多,易引起腸道過敏、消化不良。

六、母乳喂養越久越好。母乳是嬰兒最好的天然食品,至少要讓寶寶吃滿6個月。但是,母乳喂養也並非越長越好,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母乳的質和量會漸漸無法滿足寶寶的生長需要。這時應該考慮給寶寶斷奶而選用代乳品。配方奶粉目前是最佳銜接母乳的食品,它把牛奶加工、配製後,使其所含的營養成分和相互間的比例盡可能地接近母乳。有些家長認為寶寶喝奶粉易上火,會引致大便幹燥甚至便秘。其實科學研究發現,糞便的硬度和糞便中的不溶物質有很大的關聯,此不溶物質主要來自腸道中不能吸收的棕櫚酸和硬脂酸結合鈣質形成的鈣皂。因此,如果嬰幼兒食物中含有較多的棕櫚油酸和硬脂酸(皆屬長鏈飽和脂肪酸),排便會較硬,引起熱氣。有些家長給寶寶喝新鮮牛奶或喂寶寶含有棕櫚油、全脂奶粉或乳脂等這些成分的嬰幼兒奶粉,進食後其中的長鏈飽和脂肪酸(棕櫚酸和硬脂酸)容易在腸道內與鈣質結合,形成難以吸收的不溶性鈣皂,使大便變硬,排便困難。目前正值夏秋之交,寶寶水分流失較多,便秘熱氣很多見,媽媽也最擔心寶寶上火,所以建議看清楚食物的成分,選擇不含棕櫚油、全脂奶粉和乳脂的嬰幼兒配方奶粉。

七、在給新生寶寶喂食奶製品時,許多家長可能會想當然地認為,“奶粉越濃,營養成分越多,就越有利於寶寶生長發育”,於是,他們往往喜歡給寶寶喂食高濃度的奶粉。誠然,新生兒生長發育迅速,他們對能量及營養的需求特別高,但另一方麵,我們還必須注意到,新生兒胃腸發育尚不成熟,他們對能量及營養的耐受性亦相對較差。

奶粉配製過稀,固然易引起營養不良,但配製過濃了,則可能加重胃腸道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腸脹氣等問題出現,這同樣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因此,我們強調配製奶粉時,應按照奶粉罐上的詳細配製說明,選擇適宜的濃度。

八、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自我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不少愛子心切的父母認為蜂乳、人參等是高級營養品,為了使孩子更健康,在每日吃飯、飲水時都給他們喝一些,有的甚至以此代替牛奶給寶寶吃。誠然,嬰幼兒期營養充足是個體生長發育的關鍵,但上述補品均含有一定量的激素(如雌二醇,或能與雌二醇抗體交叉結合的雌激素樣物質),其濃度相當於正常未發育兒童的8~34倍。保健品中所含的營養成分也並不完全,不能供給較多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若長期以這些保健品代替牛奶,容易出現營養缺乏症,更會影響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此外,蜂乳、人參糖漿等通常含糖量較高,經常吃還會影響嬰幼兒的食欲。

其實,正常健康的寶寶,隻要根據實際需要,按比例進食牛奶、雞蛋、肉類、糧食、青菜、水果、豆製品等日常食品,已完全可以得到充分的營養。盲目進補,其結果隻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九、多吃雞鴨蛋,其實蛋類食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但食之過多,會給嬰兒帶來不良的後果。營養專家認為,1歲~1.5歲的嬰兒,最好隻吃蛋黃,且每天不宜超過一個;1.5~2歲時,可隔日吃一個蛋(包括蛋黃和蛋白);年齡稍大一些後,才可以每天吃兩個蛋。

十、常飲涼茶適當喝茶對人體有益,但是,給嬰幼兒喝茶則另當別論。經常給寶寶喝涼茶,會損傷胃腸道黏膜,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少量淡茶沒有大的害處,但是,如果經常喝茶,或喝濃茶,茶中的咖啡因等對中樞神經有興奮作用,嬰幼兒喝濃茶後易出現睡眠減少、精力過剩、身體消耗增大的弊病。

十一、以湯代食。很多人以為熬完湯,材料裏麵的營養全都落在湯裏麵了。其實不然,像燉出來的瘦肉湯,幾乎就像一碗水,裏麵僅蘊涵5%~10%的營養,反倒是瘦肉裏麵還有90%~95%的營養,所以,肉都長到吃肉的父親身上了。很多家長知道孩子需要補鈣,於是經常煲骨頭湯給孩子喝。實際上,即使經過長時間高溫煲,骨頭裏所蘊涵的鈣質也不容易溶解到湯內。煲骨頭湯要加酸類蔬果,如加入番茄,可使骨頭中的鈣較多地分解出來。

十二、喝高濃度糖水有助於補充體能。有的家長聽說糖分能補充體內碳水化合物和熱能的不足,於是,他們有空就給寶寶喝些糖水,或在牛奶中加糖,而且越甜越好。實際上,糖水濃度過高,一方麵,容易滿足食欲,刺激胃腸道產生腹瀉、消化不良等,寶寶因而不願再進食其他食物,從而造成食欲不振,長此以往,導致營養不均衡,甚至出現營養缺乏症。

據資料顯示,新生兒常吃高糖的乳和水,會使壞死性小腸炎的發病率增加。另一方麵,由於糖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長期食用,當其供給的熱量超過機體需要時,就會轉化為脂肪儲存於體內,從而造成小兒體重增加,肌肉鬆弛,繼而出現肥胖症。此外,糖分在口腔中溶解後還可能腐蝕牙齒,使寶寶易患齲齒。因此,我們並不提倡讓小兒喝高濃度糖水。

2.飲食禁忌

對於一般的嬰幼兒,隻要適當注意科學喂養,一般不會產生營養性疾患。但對於喂養期的嬰幼兒來說,其飲食特別要注意五忌:

一忌硬、粗、生。

嬰幼兒咀嚼和消化機能尚未發育完善,消化能力較弱,不能充分消化吸收營養,因此,供給的輔食或飲食應軟、細、熟,如將蔬菜擠出菜汁、切成菜泥,瘦肉切成肉末等。

二忌咀嚼喂養。

有些家長喂養嬰兒時,習慣於先將食物放在自己嘴裏咀嚼,再吐在小勺裏或口對口喂養,這樣做的目的是怕孩子嚼不爛,想幫幫忙。其實,這樣做反而不利於嬰幼兒消化機能的成熟。如果能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消化程度選擇食物,烹調時做到細、軟、爛,嬰兒雖然沒有牙齒或牙齒未長齊,咀嚼能力差,仍是能夠消化的。咀嚼喂養是一種不衛生的習慣,它會將大人口中的致病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傳染給孩子,而孩子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因此而引起疾病。

三忌飲食單調。

嬰幼兒對單調食物容易發生厭倦。為了增進嬰幼兒的食欲和避免偏食,保持充分合理的營養,在可能口瘀情況下,應使食物品種豐富多樣,色、香、味俱全,主食粗細交替,輔食葷素搭配,每天加1~2次點心。這樣,既可以增進孩子的食欲,又可達到平衡膳食的目的。

四忌盲目食用強化食品。

當前,市場上供應的嬰幼兒食品中,經過強化的食品很多。倘若目地選購各種各樣的強化食品給嬰幼兒食用,就有發生中毒的危險。家長應仔細閱讀食品外包裝上所標明的營養素含量。如遇幾種食品中強化營養素是一樣的,就隻能選購一種,否則對嬰幼兒有害。必要時家長應征求醫生或專家的意見。

五忌強填硬塞。

嬰幼兒在正常情況下部知道饑飽,當孩子不願吃時,不要強填硬塞。中國有句俗話,撫養孩子要“三分饑餓,三分寒”,孩子才能生長得更好。家長應多尊重孩子的意願,食量由他們自己定,不要強迫孩子進食,否則,孩子聽膩了就會產生逆反心理,過於強求還容易使孩子產生消化不良。

六忌百日內勿吃鹽。

這一時期的幼兒腎髒功能尚差,吃鹽必然會增加他們的腎髒負擔,影響其正常發育。當然,不是百日內的孩子不需要吃鹽,而是他們依靠母乳和牛奶中的天然鹽分即已足夠。百日後,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腎功能逐漸健全,對鹽的需要量越來越大,便應該將食鹽限製在每日1克以下,1以後再逐漸增加。在夏季出汗較多時,或有腹瀉、嘔吐時,食鹽可略增加。

七忌半歲內少飲果汁。

果汁的特點是維生素與礦物質含量較多,口感好,寶寶也喜愛,但最大的缺陷在於缺少對兒童發育起關鍵作用的蛋白質和脂肪。所以飲果汁過多會破壞體內營養平衡,招致發育滯後。不足6個月的嬰兒最好不飲果汁,6個月以上者也要限製飲用量,以每天不超過100毫升為宜。

八忌周歲內忌食蜂蜜、酸奶、蛋清及果凍。

蜂蜜中含有肉毒杆菌孢子,而周歲內的寶寶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建立,吃入後易引起感染。酸奶有兩大缺陷,一是含鈣少,而嬰兒的骨骼發育正需要大量鈣質。二是含有乳酸菌,它可抑製腸道內有益菌而打破菌群平衡,誘發腹瀉。

蛋清含有大量小分子蛋白質,易滲入寶寶血液中引起過敏反應,所以吃蛋黃為佳。而周歲以後耐受力增強,蛋黃與蛋清都可以吃了。

由於果凍滑軟而有彈性,易破碎,不易溶化,誤入氣管後易堵塞氣道而致窒息,危及寶寶性命。最好不要給太小的寶寶吃果凍。

九忌3歲內不要飲茶。

茶中含有大量鞣酸,可幹擾人體對食物中蛋白質及鈣、鋅、鐵等礦物元素的吸收,影響其正常發育。另外,茶葉中的咖啡因對寶寶的大腦也是一種強烈刺激,易引起過度興奮,誘發多動症。3歲以後,寶寶的神經係統和消化係統功能增強,可以飲茶,但宜以淡茶為好。5歲內勿服補品

十忌不滿5歲的孩子不要服用人參、蜂王漿等補品。

5歲以上的孩子如果有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情況,可在醫生指導下選擇補品,但一定要把握好服用量與療程,不可過多過久。

十一忌嬰幼兒吃果子露。

果子露是人工配製的食品,含有糖精和色素,這二種成分對身體有害,而嬰幼兒肝髒的解毒功能和腎髒的排毒功能都還低下,所以吃進的糖精和色素會在體內蓄積,損害身體。

十二忌嬰幼兒多吃動物脂肪。

動物國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如果食入過多,這種脂肪酸會沉積在血管壁上,誘發兒童動脈硬化病。所以多吃動物脂肪的嬰幼兒血脂、血膽固醇常增高。有動脈硬化家族史的孩子更不應該多吃動物脂肪。

十三禁忌嬰幼兒腹瀉後停食。

當嬰幼兒由於某種原因引起腹瀉時,如果停食,可避免吸收不良,使水鹽丟失減少,減少膽汁酸的丟失及避免腸粘膜損傷。但是,繼續喂養腹瀉的嬰幼兒,則可改善其一般的營養狀況,還可降低進一步發生並發症。

究竟如何好呢?腹瀉期間的嬰幼兒,不應停食和限食。美國食物與營養委員會的營養和腹瀉病控製分會,也稱繼續喂養腹瀉的嬰幼兒,是安全而有益的做法。

腹瀉嬰幼兒,在恢複期間的飲食也應該強調。為加速生長,他們的熱能攝入量要增加25%,應選擇那些富含熱能和蛋白質的食物,使食物體積減少,並要少量多餐。蛋白質的攝入量應增加1倍。

十四禁忌嬰幼兒吃泡泡糠。

泡泡糖具有清涼爽口、香氣持久、耐咀嚼的特點。因為它可以吹成泡泡,所以叫泡泡糖。泡泡糖是以天然樹膠或甘油樹脂型的食用塑料,作為膠體的基礎,同時加入糖粉、澱粉、糖漿、薄荷或留蘭香精等,經調和、壓製而成。

泡泡糖在口中咀嚼時,其中的糖類及香料被唾液溶解,具有清涼爽口的味道。而它的膠基是一種憎水性膠體,不能被唾液所溶解,具有良好的彈性和可塑性。這種膠基比一般膠姆糖的膠基具有更大的粘著力和柔軟性。因此,可以在口中較長時間咀嚼,並可以吹泡。可是嬰幼兒則不適宜吃泡泡糖。一是嬰幼兒年齡小,不會吹泡。二是嬰幼兒自製能力差,在嘴裏含著,很容易把膠基咽下去,如卡住氣管或食管,會給嬰幼兒造成痛苦,給家長帶來很大的麻煩。

十五、豆奶作為嬰幼兒喂養最佳替代品,多年來一直無人質疑。但是從事轉基因農產品與人體健康研究的人士指出:吃豆奶長大的孩子,成年後引發甲狀腺和生殖係統疾病的風險係數較大。

成年人經常食用大豆有利無弊,能使體內的膽固醇降低,保持體內激素的平衡,防止或減少乳腺癌或前列腺癌的發生。

但是,嬰兒食用大豆卻不會有如此益處,這是因為嬰兒對大豆中高含量抗病植物雌激素的反應與成年人相比完全不同。成年人所攝入的一半植物雌激素可在血液中與雌激素受體結合,從而有助於防止乳腺癌的發生,而嬰兒攝入體內的植物雌激素隻有5%能與雌激素受體結合,使其他未能吸收的植物雌激素在體內積聚,這樣就有可能對每天大量飲用豆奶的嬰幼兒將來的性發育造成危害。

喝豆奶嬰兒患乳腺癌的風險概率是喝牛奶或母乳喂養的嬰兒的2~3倍。

十六、禁忌孩子暴食。

遇到可口、好吃的飯菜就進食過多,會使消化負擔加重,影響腸胃的蠕動和消化。食物長時間停留在胃裏發酵腐敗,會出現打嗝、嘔吐等症狀,這樣既不利於孩子營養吸收,又對身體有害。

3.春季飲食

兒童生長速度最快的季節是春季。寶寶身體各部組織器官功能活躍,活動量增加。此季應供給小兒足量的營養物質,如能根據食物的性味功能,配製一些平補脾肺、滋養強壯的湯水,作為春季飲食,效果甚佳。為了滿足寶寶在這一時期對多種營養素需求量大大增加的特點,媽媽應該對寶寶進行科學合理的春補。春天,氣候由寒轉暖,寶寶的飲食應轉為清淡一些。春補時,媽媽應注意采取以下對策:

一、選用食物滋補佳品。

在飲食上,可為寶寶選用一些“藥食同源”的食物,如大棗、蘑菇、香菇、木耳等。這些食物既含有豐富的多種營養素,又都味甘性平,隻要適量進食,不失為寶寶強身壯體的天然食物滋補佳品,可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特別提示:

對於身體健康的寶寶,食補是滿足他們生長發育最安全、最有效的對策。隻有體弱多病的寶寶,才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症進行合理的藥補。對策2補充含鈣豐富的食物

二、寶寶生長發育速度快,身體對鈣營養的需求也相應增加,飲食上應給寶寶多選用豆製品、魚蝦、芝麻和海產品等食物。為了保證鈣營養的吸收,除了讓寶寶多去戶外曬太陽外,還應注意提供含維生素D較豐富的飲食,如蛋、奶、動物肝、海產品等。

三、蓮子百合羹

可補益脾胃、潤肺、寧心安神,適合於小兒日常食用。選用蓮子15克、幹百合15克、雞蛋1個、白糖適量。將蓮子去芯,與百合同放在沙鍋內,加適量清水,慢火煮至蓮子肉爛,加入雞蛋、白糖。雞蛋煮熟後,即可食用。

四、南杏潤肺湯

可補益肺氣、潤肺、止咳化痰,適合於天氣幹燥時或肺氣弱、易咳嗽的小兒平時飲用,也可用於肺炎恢複期調補身體。選用南杏12克、北杏9克、蜜棗4枚、豬肺200克。南杏北杏去皮、尖,豬肺洗淨切成小塊,用少許食油在鐵鑊中炒透,加適量開水,與蜜棗同放在沙鍋內,煲1至2小時,即可食用。

五、芡實鯽魚湯

可補氣、健脾、固腎,適合於脾胃弱、食欲不振、大便不調的小兒或一般兒童日常食用,能增強脾胃功能。選用芡實15克、淮山15克、鯽魚1條(約150克)。鯽魚去鱗、鰓及內髒,用少許食油在鐵鑊內煎至淡黃色,然後與芡實、淮山同放入沙鍋內,加適量清水,煲1小時,以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六、浮小麥豬心湯

可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健腦益智。選用浮小麥25克、大棗5枚、豬心1個、桂圓肉6克。豬心對邊切開,洗淨積血,大棗去核,上料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煲1小時,以鹽調味,便可食用。

七、參術大棗湯

可健脾益氣、祛濕開胃,常用於體倦、胃納欠佳、大便不暢的小兒。一般兒童飲用,也可健脾開胃。選用黨參10克、雲苓20克、白術6克、大棗5枚、鮮鴨腎1個。雲苓打碎,大棗切開去核,鮮鴨腎剖開、鴨內金洗淨後與上料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煲1小時,以鹽調味,便可食用。

4.夏季飲食

夏季來臨,天氣變熱,溫度升高,孩子會產生一係列生理反應,導致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夏季合理安排好寶寶的飲食,非常重要。隻有合理安排飲食,才能保證寶寶健康成長。夏季寶寶的飲食應從以下幾方麵準備:

一、適當增加食物量。夏天氣溫高,寶寶的消化酶分泌較少,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感染上腸炎等腸道傳染病,需要適當地為寶寶增加食物量,以保證足夠的營養攝入。最好吃一些清淡易消化、少油膩的食物,如黃瓜、西紅柿、萵筍、扁豆等含有豐富維生素C、胡蘿卜素和無機鹽等物質的食物。可用這些蔬菜做些涼菜、在菜中加點蒜泥,既清涼可口,又有助於預防腸道傳染病。

二、多變種類與花樣。應多食用牛奶、雞蛋、瘦肉、魚等優質蛋白,因其脂肪含量低,口味清淡,非常適合寶寶食用。還有豆漿、豆腐等豆製品,它們所含的植物蛋白最適合寶寶的營養吸收。多變換花樣品種,以增進兒童食欲,在烹調中,魚宜清燉,不宜用油煎炸,還可巧用酸辣等調料來開味。夏天氣溫高,出汗多,需要為寶寶增加食物的供應,增加幅度在10%~15%。為此,宜適當地讓孩子多進食一點牛奶或奶製品,多吃新鮮蔬菜。如果寶寶對吃啥都不感興趣,建議先刺激一下他的視覺食欲,比如:涼拌蔬菜上放一點胡蘿卜絲、綠色的蔬菜泥、橙色的果汁、果泥等,都是清涼誘人的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