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每逢重大曆史關頭毛澤東必謀驚天動地之計(1 / 1)

什麼叫工作,工作就是鬥爭。那些地方有困難、有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我們是為著解決困難去工作、去鬥爭的。越是困難的地方越是要去,這才是好同誌。

“不信邪”是毛澤東對於馬克思“運動乃自然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唯一規律”的“中國化”解釋。年輕時代毛澤東就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辯證唯物論認為:宇宙的本源是物質,物質存在的唯一客觀形態便是運動。宇宙萬物生生不息地運動,導致了新舊事物的新陳代謝,導致了自然和人類社會的萬象更新。年輕的毛澤東對於這條理論沒有束之高閣,更沒有作為高談闊論的基礎。而是自覺應用這一規律觀察、分析、認識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成為他立誌改造中國和世界的理論基礎。在不斷的革命實踐總結中成為毛澤東創新思想的哲學基礎,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鬥爭中不斷豐富和完善,形成了自己的創新理論,用這個理論解決了中國革命的許多問題。毛澤東作為創造新世界的一代偉人,為我們樹立了勇於創新,善於創新的光輝榜樣。隨著我國創新活動愈加深入地展開,人們將會愈加領略宣傳和發揚毛澤東創新思想的深遠意義。

由新華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發行的邸延生《曆史的真言:毛澤東和他的衛士長》一書中寫到:1947年8月18日,“草包將軍”劉戡率領著7個旅的重兵,從綏德追到米脂,追到葭縣,又風風火火地一直追到了黃河邊,毛澤東帶領眾人來到了黃河汊口、葭蘆河的岸邊上,敵人已經占據了對麵的山頂,呼嘯的子彈打過來,直朝人們的頭頂上飛。前有河水橫阻、敵軍攔截,後麵的幾萬敵兵尾隨在後、緊追不舍……要過黃河嗎?隊伍中議論紛紛。聽著大家的議論,毛澤東麵對滔滔河水凝思著,不說一句話。“煙!”毛澤東伸手發話了,“給我拿支煙來!”毛澤東狠狠吸了一口煙,抬眼看著李銀橋,咳嗽了幾下,用食指向地上彈著煙灰……這時毛澤東突然把煙頭朝腳下一扔,用大腳使勁兒踩滅,大聲說:“不過黃河!放心跟我走,老子不信邪!”說罷,毛澤東獨自一人沿著河岸走向黃河汊口,人們跑上前去護衛又都被喝退,幾百人的隊伍隻得拉開距離跟在毛澤東的身後,又擔心又敬畏地一步步前進。

2009年6月由陝西省委宣傳部、陝西省廣播電影電視局、西部電影集團、陝西電視台、蘭州軍區政治部聯合攝製的28集長篇電視連續劇《保衛延安》在中央電視台熱播,該劇根據著名作家杜鵬程先生同名小說改編,藝術地概括了我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的曆史性進程,以宏大的規模、磅礴的氣勢,全景式、立體化地展現“保衛延安”這場直接影響了中國曆史進程的戰爭,真實地描繪出了一幅壯麗的人民戰爭的曆史畫卷。作為國內一部紅色英雄史詩電視劇,它既表現了以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為代表的黨中央在複雜的鬥爭環境下運籌帷幄的大智慧,也展現了在毛澤東精神鼓舞和教育下周大勇(營長,團長)、王成德(總部參謀,營教導員)、謝芳苓(護士)等人為代表的我軍戰士的不懼強敵、浴血奮戰的戰鬥精神。尤其是毛澤東“不信邪”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觀眾。

“不信邪”是毛澤東常說的一句話。每逢重大曆史關頭,毛澤東常常敢於頂住巨大壓力,謀驚天動地之計,出力挽狂瀾之策。如土地革命戰爭中領三萬紅軍反擊十倍之敵的“圍剿”;長征中率數萬紅軍衝破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抗戰爆發後指揮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日軍後方,開辟敵後戰場;解放戰爭初期統率百餘萬人民解放軍奮起反擊四倍之敵,實行自衛戰爭……這無一不是非凡勇氣與深思熟慮相結合的產物,充分說明,雄才大略不僅需要以智慧為基礎,需要膽魄與意誌的支撐,需要一種突破常規思維習慣、敢於打破前人條條框框的文化作底蘊。這種文化就應該是創新文化。

從1949年開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封鎖了中國20多年,在毛澤東同誌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不信邪,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將一個什麼工業也沒有的舊中國建設成了一個工業門類齊全的、全新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在衝破美帝國主義封鎖的那一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走進聯合國的那一天,中國人民可以自豪地說:世界上的任何力量都不能撼動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