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憶昔
江南四月水溶溶。
畫船紅,遠山青。
杏花春雨,樓台燕子風。
回首紅塵惆悵事,知音少,共誰鳴?
故人夢裏幾度逢。
明月影,離別亭。
吳頭楚尾,心緒可相通?
無奈相思千點淚,流不盡,許多情。
經過了塵世的浮浮沉沉,驀然回首,那個青澀多感的年代已經漸漸遠去了。隻有那如詩如夢的點點滴滴,片片段段,在腦海中百轉縈回,揮之不去......
春州,是雄居江南的第一大城市。有著七百多萬的人口和上千年的文化底蘊。自古以來,這裏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在春州的東、西、北三麵有一座大山,名叫蘊靈山。蘊靈山綿延數百裏,層巒疊嶂,雲霧繚繞,恰似一道天然的綠色屏障將春州環抱其中。清湛的蘊靈江水自丹青岩下逶迤而出,如一條玉帶似的在秦淮大學門前折了道彎兒,徐徐向東流去。
秦淮大學位於春州的東南部,原址為南唐時期怡王李從尚的王府。後來,宋孝宗在此設立弘文書院。明代毀於戰火。清康熙年間重新修繕。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弘文書院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改造,成立了現在的秦淮大學。建校以來聲名遠播,桃李滿天下。為中國及世界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學子,人才棟梁......九月的一個周末,金色的朝陽早早的爬上了天空,濃綠的樹叢中不時傳來鳥兒的啼鳴,薄薄的晨霧漸漸散去。兩隻小鬆鼠從草叢中探出頭來:黃棕色的毛毛,圓圓的眼睛,肥大的尾巴。它們機警的四顧張望了一下,一前一後跳上了女生宿舍樓前的一棵鬆樹,上下來回追逐了一會兒,發現了幾顆鬆籽,便各自采了一個,貪婪的吃著。這時,不知從哪裏又跳來一隻,追著和它們搶起來。忽然,一陣腳步聲把它們驚散了。
來人是中文係的新生楊玲玲和許心怡,她們走到樓下,齊聲向上喊道:“蘇杭,蘇杭!”話音剛落,樓梯上緩步走下一個女孩:她有著165cm的身高。濃密的頭發自中間分開,齊齊的垂至肩頭。端莊的臉龐。略濃的眉毛。烏黑的雙眸中閃爍著智慧的神采。鼻子小巧而高挺。豐滿的唇角含著一絲恬淡的微笑。穿著白色印花短袖t恤,淺藍色牛仔褲,白色運動鞋。豐姿嫻雅,秀美出塵。二人直勾勾的看著,不覺間竟有些呆了。蘇杭一見,上前推了楊玲玲一把,笑問:“看什麼呢,一個個色眯眯的?”楊玲玲一扶架在眼前的黑筐眼鏡,頗為驚豔的道:“江南有佳人,絕世而獨立。”許心怡忙接道:“一顧傾人國,再顧傾人城。”一邊說著,一邊做了個擁抱的姿勢。蘇杭被二人弄得有些不好意思了,笑著抬手打她們,二人回身便跑,蘇杭便在後邊緊追。三個人蹦蹦跳跳的嘻鬧追逐著,一路來到了學校北端的怡園。
隻見正門三間,上邊筒瓦卷蓬脊。正中央有一幅大匾,上書:“怡園。”左下角一行小字:“嘉靖戊午秋六月二日書,徵明。”兩扇朱紅大門敞開著,左右一幅對聯:
“上聯:香薰樓台梨花月。
下聯:露冷池塘燕子風。”
匾聯皆是烏木鑲金。字跡雖曆經歲月滄桑,卻依然蒼秀擺宕,骨韻兼擅(1)。下邊漢白玉台階。兩個石獅子蹲坐兩旁。東西一望,斑駁的白粉牆上爬滿了蒼翠蔥蘢的崖爬藤,幾隻七彩斑斕的蝴蝶在眼前翩纖起舞著。三人在門前駐足片刻,一股清幽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走進園子,繞過影壁,迎麵而來的是一派江南園林的秀美風光。亭台樓閣,山石草木,都在向遊人展示著夕日的閑適與尊榮。前行數步,眼前出現了一條彩石路麵。路旁繁花夾道,鬆風送爽。心怡一邊舉目四望,一邊歎道:“我在老家時就聽說過咱學校有個怡園,風景如畫。今天這麼一看,竟然比想象中的還要氣派。竟象是到了皇宮一樣!”玲玲也道:“是啊!真是太美了!”心怡見蘇杭也不說話,隻顧一路前行,忙追上來問:“蘇杭,你知道這園子的主人是誰嗎?”蘇杭點點頭,說道:“南唐唐元宗李景駕崩之後,太子李從嘉--也就是著名的南唐後主李煜即位。就在國喪期間,李煜的胞弟,被封為怡王的李從尚卻在他的雅樂宮縱情歌舞。禦史上奏以後,李煜龍顏鎮怒,當即下旨將李從尚流放海島。多虧了皇太後鍾氏在李煜麵前苦苦哀求,才改為貶至蘊靈,也就是我們現在的春州。皇太後自幼對李從尚疼愛有加,感情極深,怕其在此受苦,便暗自籌措銀子為他修了這座怡王府。”心怡聽罷,連連點頭。
三人穿花度柳走了一會兒,繞過一片竹林,忽見一條大湖橫於眼前。湖邊立一巨石,上書“東湖”二字。湖裏碧波渺渺,翠荷搖曳,幾葉小舟在湖麵上來往穿行;湖岸上綠柳成行,香草如織,不時有藍翡翠、黑水雞、白鶺鴒、紅嘴鷗等水鳥掠過。蘇杭觀賞著眼前的旖旎風光,不禁讚歎道:“這裏簡直是人間天堂啊!”說話間,已到了一座涼亭前。蘇杭見這亭子四角飛翹,玉砌雕欄,上書“倚風亭”三字,便指著說道:“你們看,這‘倚風’二字出自杜牧的詩句:‘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2)’。挺別致吧!”一邊說著,一邊踏上石階進去。隻見裏麵擺放著石桌石凳,石桌上刻著棋盤。蘇杭在石凳上略坐了坐,又站起身,倚著圍欄向湖中眺望起來。心怡見蘇杭這個姿勢挺美,忙喊住不讓動,一邊拿出相機,爬高上低的拍了起來。玲玲見二人拍照,自己便沿湖搜尋水鳥。忽見遠處垂柳下係著一葉小舟,忙跑去解開了,揮手叫二人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