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邂逅(一)(1 / 2)

蘇杭上次遊怡園回來,寫了一首詩:





       詠荷





蘭橈(1)破碧入青煙,東湖悵望遇嬋娟。



素懷嬌羞風沾粉,纖腰娉嫋(2)露轉盤。



芳華(3)一季惜秋水,暗香十裏慕蒼山。



唯恐別後憶君苦,泛舟終日不忍還。





詩雖然是蘇杭隨手而寫,但畢竟出自蘭心慧質、品貌絕倫的校花之手,故而很快便在同學之中流傳開來。



這日語文課上,中文係教授方德厚正在抑揚頓挫的朗誦課文:“陳臻問曰:‘前日於齊,王饋兼百金而不受。於宋,饋七十鎰而受。於薛,饋五十鎰而受。前日之受是,則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則前日之受非也。夫自必居一於此矣。’孟子曰:‘皆是也,當在宋也,予將有遠行,行者必於贐:辭曰饋贐,予何不受?當在薛也,予有介心,辭曰聞介。故為兵饋之。予何為不受?若於齊,則未有處也。無處而饋之,是貨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



朗誦完畢,他一抬頭,發現坐在第二排的楊玲玲正望著窗外發呆呢。便叫她道:“楊玲玲同學!請你把課文翻譯一遍。”



玲玲忽聽方老師叫自己,猛一回神,慌忙站起身,看了看黑板上的課題,捧著書本一陣亂翻。蘇杭見她茫然無措,忙把自己的書推過去,用手指著悄聲道:“就這一篇,方老師叫你翻譯呢。”



玲玲全無半點準備,哪裏會翻譯?隻得硬著頭皮道:“陳臻問:‘前日在......齊國,王......王......’”說到這裏,再也翻譯不下去了,愣愣的傻站著,神態尷尬之極。



蘇杭見了,便站起身道:“老師,我替她翻譯吧。”方德厚點頭。



蘇杭翻譯道:“陳臻問道:‘前些日子在七國,齊王贈送給您質好價高的黃金一百鎰您卻不接受。近來在宋國,贈送七十鎰黃金您接受了;在薛地,贈送五十鎰黃金您也接受了。如果前些日子的不接受是對的,那麼今天的接受就不對了;如果今天的接受是對的。那麼,前些日子的不接受就不對了。您先生的這兩個截然相反的做法中,一定有一個是錯了的。’孟子說:‘都是對的,當在宋國的時候,我將要遠出旅行,對出門旅行的人一定要送點程儀,我為什麼不接受呢?當在薛地時,我的有所戒備,薛君當時聽說我要做戒備,因此送點錢給我購置武器,我又為什麼不接受呢?至於在齊國,我沒有說明是什麼用途,不說明用圖卻要送錢給我,這無疑是想收買我,那有賢德君子可以用錢收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