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初,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的喬石同誌在公安部和武警總隊領導的陪同下,來到天安門地區看望包括國旗班在內的武警官兵,並鼓勵大家好好學習,刻苦訓練,為祖國站好崗、放好哨。
1988年11月15日,原國家主席楊尚昆同誌在天安門派出所親切接見了當時的國旗班長王化玉。現任天安門警衛支隊三中隊隊長的王化玉對這段往事記憶猶新。他說,那次楊尚昆同誌的接見是他軍旅生涯中一個難以忘懷的時刻,楊尚昆同誌充分肯定了國旗班戰士的成績,並提出升降、護衛好國旗的重大意義。
王化玉記憶最深的一句話是,楊尚昆同誌對他說:“中國隻有一個天安門,五星紅旗首先在天安門升起,所以你們的哨位很光榮,責任也重大。”
1989年1月14日,原國家主席楊尚昆親筆為該中隊題詞:“光榮哨位,神聖職責”。神聖職責,這四個字提醒著、鞭策著一批又一批的國旗衛士,他們知道,在天安門,在國旗下,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直接關係到祖國的尊嚴。無上的光榮與重大的責任總是緊緊相連的。
1991年7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66周年前夕,民政部副部長楊衍銀和當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何魯麗同誌一起來到國旗護衛隊向戰士們致以節日的祝賀,並通過他們向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全體指戰員致以親切的慰問。當時的報道說“國旗護衛隊擔負著天安門廣場國旗的升降和守護重任。自1982年以來,他們立足天安門廣場,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向國內外展示了中國武警的風采,為創建文明首都,宣傳愛國主義思想,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國防意識、國旗意識做出了突出貢獻。”
除此之外,李其炎等北京市委、市政府領導同誌曾多次到天安門廣場看望和慰問國旗衛士,武警部隊的各級領導對於這支部隊更是關懷備至,每次逢年過節,都少不了有領導同誌前來營地看望和慰問。難怪一些其他武警部隊的戰士羨慕地說,國旗護衛隊員是軍中的幸運兒,又精神又風光。
他們成了“新聞聯播”的片頭
國旗護衛隊又是一支聲名遠揚的軍隊。自1983年初,護衛隊的前身國旗班組建以來,各種新聞媒體對這群士兵的各種宣傳多得難以勝數。
1993年5月1日,中央電視台首次將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向全國並通過衛星向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現場直播(據報道,我國台灣省也在次日的節目中對此作了報道),更使得國旗護衛隊聲名遠揚。
1993年10月1日,很多細心的觀眾都發現,中央電視台一套節目新聞聯播之前的片頭更新了。國旗護衛隊員護衛著五星紅旗走出天安門城樓的畫麵,通過電波,國旗衛士的形象走入千家萬戶。
上述兩則僅僅是對他們的報道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事實上,新聞、文藝等部門對國旗衛士的關注遠遠不止這些。據不完全統計,時至今日,各類關於國旗班的書已出版過5本,雖然都在質量和內容上存在不少欠缺之處,但也表明了社會從來沒有忽視過國旗班。原國旗護衛隊指導員謝輝曾對我說,平均算起來,在他任職期間,至少每天有一家新聞單位的記者出現在國旗護衛隊駐地。
1992年10月8日,武警總隊等單位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了四集電視紀錄片《敬禮,五星紅旗》的首拍式。這部紀錄片後來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的反響。國旗衛士的形象和國旗護衛隊的名稱,自這部紀錄片之後,在群眾中間紮下了根。
時至今日,每年的元旦、五一、十一等重大節日,《人民日報》等首都主要新聞單位都要專門派出記者去采訪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由於報道的次數太多,如何寫出新意,如何拍出更美的照片,已經成為令“老記”都犯怵的問題。
這裏是最繁忙的武警駐地
誠然,作為一支連級建製的武警部隊來說,國旗護衛隊所擁有的榮耀和名氣可能是其他部隊無法比擬的。在這一點上,國旗護衛隊的官兵們都說:我們的的確確是沾了國旗的光,我們深知這一切,所以我們更要為國旗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