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陽山縣二中、江蘇江都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小學的同學們,響應老師的號召,每天節約一分錢,然後集中捐給了“救治陶維革社會捐款管理委員會”。
許許多多與陶維革素不相識的人,把最珍貴的安慰話語,通過郵電、電波傳到他的身邊,從精神上給予他鼓勵,並盼望有一天向國旗敬禮的不再是陶維革的代表者,而是陶維革自己。
多次給陶維革送去溫暖的廣州女工潘勵誌,給陶維革寄了一張照片,她專門交代:“照片是在‘蓮花山’拍的,那裏有一座巨大的‘望海觀音像’,我雖然不迷信,但我那天還是為你的康複祈禱:‘祝好人一生平安’。”
新疆馬緯同學來信說:“匆忙之間,不知該為你做些什麼,我用家裏的紅毛線給你編了一條‘吉祥帶’,在我們這裏,相傳紅色可以辟邪。”
藏族同胞洛桑勇旦多次給陶維革去信,他說:“星期天,我和同學去了布達拉宮,專門為你的康複祈禱。我們關心你,因為我們同樣熱愛五星紅旗。我們有機會一定去北京,看看國旗,看看國旗班的戰士們,聽聽他們講述有關國旗的故事,向國旗敬個禮!”
廣東省職業病防治研究所葉劍輝及妻子蔡少蘭、兒子葉力申說:“我們熱愛國旗,同樣,我們也熱愛您!我們愛護國旗,同樣,我們也愛護您!――因為您為國旗做出過貢獻!”他們全家還寄了333元錢,用廣東方言是幸運的諧音“生、生、生”,祝陶維革早日康複。
湖北武警總隊戰士姚新玲將來信疊成“千紙鶴”,她說:“‘千紙鶴’能帶來好運,願它能給你帶來歡樂和健康!”
北京東城區職教中心學校的師生們表示:“我們會用心代你守國旗,用心代你向國旗行禮!”
北京市隆福醫院的孫瑩說:“國旗該是有靈性的,因為她是被無數先烈的鮮血染紅的。你愛她,她一定會祝福你,幫你好起來!”
陶維革生病以來,共收到來自全國23個省市的信件2300多件,捐款數萬元。其中,有工人和農民,有教師和學生,有軍人和科研人員,有領導幹部和普通群眾,有藏族同胞,也有海外華僑。
兩名戰士願意獻出自己的骨髓
還有一些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人和事。
得知陶維革可能做骨髓移植手術,山東長島駐軍劉偉和甘肅籍的戰士周定平,分別給他發去快件,請求把自己的骨髓移植給他。
新加坡籍華人駱一華先生,把當年捐獻的血指定給了陶維革。
湖北武警總隊機動支隊的馬支隊長,到醫院表示:隻要陶維革需要,他和戰士願意隨時無償為他獻血。
河南一名中年婦女記得《河南日報》登載過一條治療血液病的消息,她到一家圖書館,翻遍了近半年的報紙,終於找到那條消息。
四川成都城北學校的郭飛,把自己的稿費寄給陶維革,同時將在《成都晚報》上看到的一條治療信息寄給了陶維革,而恰恰是這條信息,使陶維革找到了祖傳四代中醫金春樂醫生,正是他配製的藥對陶維革病情的穩定起了階段性的作用。
江蘇王連才老中醫為了救治國旗衛士,顧不得中醫“隔牆不開方”“傳內不傳外”的忌諱,也顧不得“班門弄斧”之嫌,將其祖傳三代的三服藥方獻了出來。
北京北醫聯合生物工程公司是同國防科工委與北京醫科大學聯合開辦的一家高科技企業,他們生產的“健白”,獲國家火炬獎,是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人的急需藥物。該公司先後為陶維革免費提供了價值7萬多元的藥物,對升高白細胞、增強機體抵抗能力、穩定陶維革的病情也起了關鍵的作用,公司總經理宋東光表示,他們將竭盡全力,直到他的身體完全康複。
浙江中醫研究院臨床醫學研究所長魏克民,是我國專門研究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著名教授。1995年國慶節,他正在北京出差,得知陶維革的病情後,專程趕到武漢,為陶維革診斷治療,並免費為他配製藥物。這位已近七十高齡的教授,曾經給偉人治過病(他是鄧小平同誌60年代的保健醫生),這次,他專程到武漢,為陶維革這名普通人治病。
萬萬沒想到的是,陶維革作為一名普通的退伍戰士、一名病人,還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關懷。
正在外地考察工作的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同誌得知陶維革的病情後,立即指示身邊的工作人員將自購的一部分營養品和藥品送到了他的手中。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法委書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任建新同誌得知陶維革的病情後,當即捐款500元,並說:“護衛國旗的事業很崇高,國旗衛士的生活很辛苦,如今他們生病了,我們要關心。”
“大家把對國旗的愛給了我”
陶維革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國旗,很多的人則以各式各樣的方式表達他們對陶維革的敬意,並從中找到共同的感覺。
安徽銅陵市委宣傳部,將他們精心設計製作的兩枚“國旗徽章”寄給陶維革,並在信中寫道:“願國旗每天在你胸前飄揚,願國旗永遠陪伴你。”這是陶維革在病中第一次收到國旗,他把其中的一枚佩帶在自己的胸前,另一枚留給了才八個月的兒子。
北京大學附中韓冬冬花了好幾天親手繡了一麵國旗,托人帶到陶維革的病房。她在慰問卡片上寫著:“願你每天早晨醒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國旗!你隻要見到了國旗,就表示你生命的存在。”她還告訴陶維革,她最喜歡的是國旗,她的收藏品中最多的是國旗徽章。
福建省國際廣告工程有限公司,特製了一座“敬意旗”送給陶維革。陶維革把它放在床頭,每天醒來的時候,他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國旗!
武漢大學附屬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專門用紙做了小紅旗和天安門城樓,送到陶維革的病房,“這是你心中想念的國旗嗎?願她陪伴你度過病榻上的日日夜夜。”附言中還夾雜著拚音。
北京德外四小的師生將一麵簽滿師生姓名的國旗送到陶維革的病房,他們說:“這不是一麵普通的國旗,因為她上麵的每一個名字都有一顆與您同樣熱愛國旗的火熱的心。希望您早日來我校和我們一起把五星紅旗升上天安門,並且我們每一次升旗都會替您向國旗行禮!”
青海、吉林、貴州、江西……陶維革共收到來自全國18個省市的38麵(枚)國旗和國旗徽章。在他的病房,擺滿了國旗。他說:“我感到自己很富有,因為每天有這麼多的國旗陪伴著我!”
五星紅旗的設計者、八十高齡的曾聯鬆同誌,得知陶維革的情況後,托上海國旗班給陶維革寄了一麵他親筆簽字的國旗,並贈詩一首,詩名是《頌五星紅旗》:
聳立重樓高厥巔,
天安門上舞翩翩,
芬芳桃李花爛漫,
掩映雲霞彩萬千,
夏雲多姿呈壯美,
秋風伴舞豔青天,
曾遭浩劫淹血淚,
急起自強不夜天,
借問春光今何在,
嫣紅奮起已飄飄。
1995年4月20日,湖北武漢珞珈山下的湖北省地質礦產職工醫院,一間9平方米的病房裏,一麵鮮豔的巨幅五星紅旗被慢慢展開。經請示有關部門同意,國旗護衛隊指導員謝輝將陶維革當年升過1200多次的國旗,送到了他的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