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易絲見萊拉話說半截突然歎了口氣,不由好奇地問:“有什麼問題嗎?如果隻是買下幾首歌的版權,不會有問題的。”
“沒事,我隻是想到些事情。這件事先擱置吧,我再考慮一下。”萊拉捏了捏有點發脹的額頭:“關於特效的鏡頭,我已經和數字領域說好了,你找人和他們接觸一下,順便把合同簽了。”
“數字領域?他們現在不是應該在做那艘沉船的特效嗎?”露易絲的消息一如既往地靈通。
“沒錯,我們需要的鏡頭不多,等到他們做完再做我們的就可以了。”
“知道了,我會派人過去談的。”露易絲爽利地點了頭。
等她離開後,萊拉回到辦公桌前,用筆寫下約翰·丹佛的名字,越想越覺得如果換了的話可能對整部電影的氣氛造成無法估量的作用。
雖然說缺了誰地球都會照樣運轉,少了一個約翰·丹佛,或許可以找到另外許多可以替換的歌手,隻是萊拉的自信嚴重不足,現在的她還不無法接受計算外的轉換。
配樂有多重要,想想奧斯克上都有它的一席之地就可以理解了。設想一下,如果悲傷的場景裏換上荒唐歡快的電子音,那還能悲傷的起來嗎?最大的可能就是被當成惡搞,讓觀眾哈哈一笑。
換言之,如果鄉村風格的音樂替換成搖滾,還能營造出電影所需要的氣氛嗎?萊拉不敢嚐試,也不願嚐試。在導演裏,她隻是個新手,憑借著未來的記憶才能到現在一帆風順地活著。若是出了意外,她真不敢去想象到時會變成什麼樣子。
不是她虧不起那麼多錢,而是她的自尊不允許她犯下那種錯誤。
“要怎麼辦呢?”萊拉用手扒了扒頭發,幽幽歎息了一聲。總不能因為自己電影的需要,就去詛咒那位歌手死去吧?
她記得約翰·丹佛在幾年前去過她原來那個古老的東方國度開過演唱會,還是個熱心慈善和環保的好人。這樣一個人她又怎麼能因為自己的願望就期待對方的離世?
“等等!”她猛得坐直了身子,覺得自己好像忽略了一件事。
如果她沒記錯的話,約翰·丹佛應該就是在今年下半年死於空難事故。那個時候電影應該還沒有安排上映。
假如電影在上映的時候,觀眾們發現背景音樂的歌手剛剛在空難中死去,會不會比原來更有恐怖感?
原先的電影是把死於空難的歌手所做的歌作為噱頭,而她正好相反,用的是歌手的死亡襯托電影的詭異。那不是更會顯現出詭異的氣氛嗎?
以前總聽說一些恐怖片在拍攝的時候會發生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那麼在她電影裏獻聲的歌手死於和電影一樣的空難,這該引來多少人的注意?這些注意如果換成票房,又能提高多少收益?
“沒錯!就是這樣!”萊拉毫不猶豫地做出了決定。至於剛才還想著對方是個好人,不能為了自己的私欲就詛咒別人的話早就被拋到腦後去了。
資本主義社會,為了賺錢,有什麼是不能利用的呢?
她這也是入鄉隨俗!